繽紛世界: (科技心知) 大數據時代

2018年6月
文/倫永成

早前的臉書公司使用用戶資料的新聞,一時之間,用戶感到隱私隨時會被盜用而憂慮。事實上,這新聞只是在整個數據時代的冰山一角而已。
近期有許多文章討論數據使用。什麼是數據(Data)?簡單說,就是用戶在互聯網及手機使用留下的資料,如上網紀錄、地點資料、使用手機購物種類、餐廳消費等。我們每次打開手機App,程式便開始收集個人數據。這些就是每個人在網絡上的足跡(Cyber Footprint)。
收集數據公司,透過不同的途徑來收集客戶資料。在公司收集到數據後,進行分析及整理,從而推測客戶的消費行為模式。每一次我們在網上購物,其實有公司正在收集我們的消費資料,成為龐大的數據。數據公司收集了某地區客戶網上購物資料,並經數據分析後,便得出不同年齡層的消費習慣,從而制定產品銷售策略。
區區的網上購物,經已成為大數據時代的冰山一角。現時各國各大財團,正在分析及收集更大的數據,成為巨型數據。有人更推論,日後的人工智能將使用巨型數據,來預測人類將來活動,由每天的起床時間至公司的投資數據等等。當然,要待科技發展之後,結果如何才能定斷。
筆者卻認為,數據時代有其好處。首先,經由數據分析,能客觀處理問題,如在環保議題上,通過數據分析,可知道人類活動帶來環境污染的影響。再者,準確的數據能幫助政府有關部門作出較客觀的判斷,對症下藥處理問題。
數據亦有其限制,若然數據落在不同的公司及團體手中,會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若用戶的信用卡資料數據落入犯罪集團手中,非法集團盜取銀行數據等,都是人所不願意見到的事。
在巨型數據時代,我們同樣要學習保護個人隱私及數據。現時通訊軟件方便,但個人數據要小心。如不隨便在社交媒體公開住址、銀行戶口號碼、手提電話號碼等;不將旅行行程上載網上,這舉容易讓賊人得知你離開家園;不要將消費單上載,裡面有銀行信用卡資料。
畢竟,網絡上有不同的人群,良莠不齊。在巨型數據時代來臨前,我們要學懂怎樣保護自己,才懂得如何應對將來,求上帝給我們聰明智慧來分辨好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