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吳先生的故事

2019年9月
策劃與撰稿:李飛君、郭寶珍、梁靜心、晉雲、朔方、勞伯祥

聆聽粵語

錄音者:Alan

聆聽國語

錄音者:Oulude

吳先生是單親爸爸,兒子威威三歲半。威威出生後三個月便被送回國。當吳先生堅持將威威帶回美國時,吳太太提出離婚並放棄撫養權。吳先生放棄工作,幫助兒子適應新生活,但幼兒園發現孩子常常一星期都不換衣服,手腳眼睛骯髒。原來吳先生患了中度抑鬱,以致照顧威威力不從心。
威威非常聰明,但因小小年紀就經歷家庭變故,而比同齡孩子出奇地成熟,情緒也極端及反覆。最後,這對父子被轉介到精神科門診接受評估、治療及輔導。治療團隊評估,威威的情緒問題與不穩定的家庭關係有關,於是確定治療以強化家庭關係入手,建立高質素親子互動,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每天五分鐘親子特別遊戲時間

五分鐘遊戲時間內有很多正向互動,例如:行為描述、反映對話、具體稱讚、全然投入等。無論威威當天的行為及情緒如何,特別遊戲時間固定。這種一致性及常規性,讓威威產生安全感,每天特別期待。遊戲中,他感受得到爸爸的關注及欣賞,對爸爸的信任度增加,安全感增強,變得更聽話,情緒亦沒有那麼反覆及難以處理;吳先生也享受這個時間,父子開心默契,覺得這個家有希望,多辛苦都值得,整個人像活過來一般。

二.建立清晰與一致性規律

幫助吳先生在日常生活中,建立清晰及一致性規條及習慣,讓威威知道什麼行為被允許,什麼不允許,同時自己承受不當行為後果。威威每天有新行為要處理,如果不是大問題,不必事事矯枉過正,避免親子間張力太大,傷害信任。吳先生覺得虧欠威威,凡對威威有幫助的方法,他都嘗試、學習及配合。

三.建立例常儀式強化親密感

治療團隊邀請吳先生找出與威威的生活習慣作為生活儀式(Rituals),讓親密成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吳先生訂了兩項,其中之一是每天帶威威出門上學時,親親威威,說:「你是我的寶貝,爸爸會很想你。」威威聽見爸爸這樣說,每次都很開心。威威的笑容印在吳先生的腦海中,使他有力量迎向一天的挑戰。
每天睡前,無論多忙或威威有什麼不聽話的行為,吳先生都會親親威威,看著威威說:「你是我的寶貝,好好安睡吧!」吳先生每次看見威威渴望的眼神,便提醒自己孩子年紀小還不懂事;威威聽到爸爸的話,也會說對不起。父親的接納及理解,讓威威有勇氣面對及承擔自己的錯誤。
吳先生抱持堅定的信念——讓威威在穩定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為此,他堅持努力,重新得回兒子。由此可見,親子關係是互動的,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這個父子之家,在新的狀態下開始重新運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