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天地:立界限培養品格

2019年9月     

譚靜玲

聆聽粵語

錄音者:葉梅芳

聆聽國語

錄音者:Wuyan

從懷孕開始,我在教養孩童上一直摸索前行。沒信主的時候,我看過《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其實你不懂孩子的心》等當下流行的教養孩童的書籍,但是運用的時候總是遇到瓶頸,因為孩子各不相同,自己又沒有一個清楚的原則,所以雖然自己很想做個好母親,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為什麼立界限

信主後,開始接觸基督教信仰的育兒書籍,例如《陶塑孩子心》,明白只有把孩子帶到神(上帝)的恩典前,接受從神而來的智慧和能力來教導子女,方是正途,但在具體操作上仍然經常跌倒。
去年教會贈送了《為孩子立界限》這本書給我,讀後在如何把《聖經》的價值觀融入教育方法上受益良多。這本書以大量的案例,說明為孩子立界限的必要性,並且提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法。書中提到:界線的要素就是自制、負責、自主和愛心。如果孩子具備這些品格,就能活出一個美好的人生。

給孩子界限律

《為孩子立界限》提出孩子需要知道的界限十律。
比如第一律:因果律,也是許多家長的盲點。尤其是在孩子年幼時,因為怕孩子做不好,家長喜歡在一切事情上為之操心。拿我自己舉例,女兒早上去幼兒園,總愛磨磨蹭蹭,不能按時出門。我講道理、用鼓勵的方法,但她照樣我行我素。
我是上班族媽媽,早上的時間本來就像打仗一樣分秒必爭,遇到一個不肯配合的小傢伙,有時真是抓狂。打罵更無濟於事,因為她會哭鬧不休,拖延更長的時間。最後,我只有不停嘮叨、幫她穿衣刷牙、哄她吃早餐,做完所有事才能出門。長時間下來,我自己精疲力盡,女兒卻越來越依賴。
因果律強調父母給孩子選擇權,孩子要為自己的選擇結果負責,以此來訓練孩子的自制能力。我先讓女兒把早上要做完的六件事情,起床、穿衣、吃早餐、刷牙、洗臉、梳頭,用她最拿手的畫畫畫出來,貼在醒目的地方提醒她自己。然後跟女兒定下規矩:在出門前自己做完這六件事,晚上回家就可以看一會兒iPad,如果做不到,就沒辦法享受這個福利。
剛開始女兒以為我不是認真的,直到她發現她真的失去了看iPad的權利,就大哭大鬧。我只是溫柔的堅持原則,並安慰她說,「媽媽也覺得不能看iPad好可惜,但是我們還是要遵守規矩。」女兒面對後果,開始學習在規定的時間裡把事情做完。雖然有時候還會反覆,但總體來說已經比以前進步了。

父母也需界限

《為孩子立界限》不僅針對孩子的界限問題,也要求父母反省自己的行為,為自己立界限。因為孩子對世界運作的方式,最早也是最基本的心理畫面,是從家裡學來的。他們觀察你如何對待他們、對待配偶和對待你的工作,然後不管好壞,照單全收地模仿你。
我要求女兒不要亂發脾氣,有話好好說,但自己卻不是個柔和的人,時常控制不住怒氣。有一次,女兒在幼兒園不想回家,幾番勸說不聽,還耍賴大哭。我本應該讓她學習承擔後果,如果回家晚了,就會失去玩玩具的時間,但我自己卻忍不住大發雷霆,孩子最後因為害怕而順服。
事後,女兒問我:「媽媽,你發脾氣的時候會想到神嗎?」我很慚愧自己做了不好的榜樣,這會在孩子心中製造不成熟的意識。就如書上說的,你無法訓練孩子你所沒有的東西,不要只對孩子「說出」界限,而是要「做出」界線。所以父母要避免情緒化,生氣、內疚、羞愧並不能教導孩子做得更好;失去玩的時間所帶來的痛苦,反而會教導孩子學得更好。
孩子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在基督裡教育孩子,就是教育孩子要手潔心清、公義、良善、有愛心、勤奮,最主要的是,要孩子從小認識耶和華。《以弗所書》六章4節:「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讓主賜給的產業能真正健康、陽光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