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爸爸落下男兒淚

2019年9月
策劃與撰稿:李飛君、郭寶珍、梁靜心、晉雲、朔方、勞伯祥

聆聽粵語

錄音者:周Sir

聆聽國語

錄音者:Oulude

永安今年20歲,讀了三個月的大學就輟學了,留在家中已有一年多。他說很想改變,完成大學課程,但卻無法克服社交焦慮:「我很害怕外出,覺得每個人都在談論我。」
永安的母親帶他尋求輔導:「當我看見永安拿著手機,不肯外出,我就忍不住怒氣,對他大駡,但結果是他遠離我、不肯與我談話……我真不知怎麼做才好!」
永安六個月大的時候,父母因為工作忙,把他送回中國由祖父母照顧;直到他六歲,才接回美國,一家人團聚。問題是回美國後,父母仍勤於工作,很少有時間與孩子相處;後來,他忘記了母語、只說英語,父母卻難以用英語溝通,言語的障礙更加倍影響了親子關係。初中時,永安被同學欺凌,又缺失父母保護,只得躲在家裡玩電子遊戲而不肯上學。
父母對於這一切並不明白,還為他逃課打機而生氣、打駡,直到永安出現情緒行為問題。在家庭輔導中,體感療癒治療師郭寶珍幫助永安及其父母,互相了解對方的感受及需要,並從發展心理學的「依附理論」及「多元迷走神經理論」,探討為何永安患有社交焦慮症。
近代發展心理學提出,成長發展創傷多源於嬰孩時期缺乏與父母的安全依附。在永安的故事中可以明顯看出,他從嬰孩到青少年,長期缺乏安全依附及正向社交互動,這是罹患社交焦慮症的一個重要因素,結果藉電子遊戲機來處理焦慮、逃避現實。永安的經歷提醒家長,檢視與子女的關係,調整自己的時間表,每天有時間與孩子進行有素質的互動,如故事時間、擁抱孩子、一起遊戲、一起散步,或分享生活瑣事。
永安和他的父母都落了淚,淚水中交集著他們的愛、擔心、害怕。最感人的一幕,是永安爸落下男兒淚,向永安說「對不起」、「我忽略了你」;永安也哭了。這次家庭輔導,對永安和父母建立親密的安全依附關係,無疑是一個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