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園地: (她(他)們的故事) 與靈感有約——記周蘭惠老師

2018年10月
採訪/整理:李玫

第一次和蘭惠老師相遇,是2010年8月,在費城的「神國資源文化實務營」。營會裡有不同的課程,我選擇參加了五天四夜的「與靈感有約」。原因很簡單,少年時喜歡塗鴉,符合報名資格。其資格為「不需要繪畫基礎,但需要一顆開放、專注的心。」周蘭惠是任課老師,她在教學內容裡有這樣一句話:「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引導學員們能打開自己的心與眼,真正進入想與看的狀態,並且享受從零到有的創作過程(眼可看、心可感、口可讚、手可畫)。」
2017年7月,休士頓僑界舉辦了三天的「與藝術有約」,2018年5月,休士頓西區中國教會舉辦了「與靈感有約」,都是邀請蘭惠老師授課。同樣的報名資格和教學宗旨,加之近水樓台,我便都欣然參加。

眼可看
與蘭惠老師在一起,你會覺得藝術並不遙遠。她話語風趣,課也不是一板一眼的學院派。
「你知道為什麼醫生的服裝是綠色的嗎?」
「為什麼麥當勞要用紅色?」
「你們能從這一片樹林裡看到什麼顏色?」
開往博物館的路上,滿載著歡聲笑語,不經意間,她已經開始上課,用啟發的方式刺激我們對色彩的感官。
室內上課,她會利用投影,解讀名畫。如佛羅倫薩的聖馬克修道院裡,費拉‧安傑利科的溼壁畫。從安傑利科的故事到畫中天使的表情、有趣的細節,以及繪畫風格等等,蘭惠老師娓娓道來,一幅乍看刻板的14世紀宗教畫,因看出名堂變得生動有趣。同時,她可以從13世紀的鍍金木版畫,講到如何欣賞20世紀的野獸派鼻祖馬蒂斯(Matisse)、美國抽象表現主義代表人物羅斯科(Rothko)的作品。
暢遊在大師們豐富的藝術世界裡,蘭惠藉著比較、解讀大師們的作品,教我們學習如何欣賞名畫、繪畫技法,並了解自己的特點。同時她邊介紹畫邊引導我們談個人的見解。

心可感
初識蘭惠,會覺得她與眾不同。衣著不講究,行走無拘謹,不施粉黛,短髮,扎一束在後腦勺。絕無小家碧玉特質,更具竹林七賢風範。認識一個人,常被外表蒙蔽,其實內在品質有時和外表大相逕庭,從點滴小事上和不經意的言談舉止中表露出來。記得在費城營地,很多當地教會的人彼此熟絡,我人生地不熟,有時像位旁觀者,安靜地欣賞他人歡聲笑語。蘭惠老師大概注意到我,幾次關照我,讓我感受到她心地善良、細心周到的一面。
蘭惠老師表面上看似粗線條,其實有著細膩的觀察力和敏銳的情感。有幾年我熱衷寫作,並投稿《宇宙光》。關注《宇宙光》雜誌,發現了蘭惠筆名為「麥能」的文章。蘭惠作為《宇宙光》的專欄作家,長達八年之久。我很喜歡讀她的文章,因為她的文章沒有文科專業的嚴謹、四平八穩的匠氣、華麗辭藻的修飾,卻有自由自在的靈氣、清新溫潤的筆觸和細膩入微的情感。除了散文和詩歌,她還寫過小說。2010年營會後,有時逢歲末年初,我寄張卡片帶去問候。蘭惠老師則寄張她自作的卡片,一面是她親筆圖畫,一面是她的短信。能寫善畫讓她的卡片更賦予友情的活力。

手可畫
「找到自己的風格,即使是畫一條線,能畫出自己的風格就夠了。」
「你是可以畫的。學習大師的作品,找到自己繪畫的聲音。」
「品味是人的另一個器官,是非常寶貴的。」
她總是用輕鬆的口氣鼓勵我們,不使我們對藝術萌發的興趣受到一絲傷害。
在藝術課裡,每個人都在為自己正在甦醒的藝術細胞而驚訝,為自己的盡心創作而開心。大家忘記了疲勞,專心做一件事情,就是用藝術語言表達自己。
在文字、音樂和繪畫當中,畫最能直接表現自己。蘭惠像是給我們每人一個盒子,讓我們發揮想像,用畫筆、剪紙等藝術形式來表現我們自己。開始我們是一頭霧水,漸漸地我們開始展開自由想像的翅膀。原來,藝術是每個人生命中的一部分。或許,珍貴的藝術細胞被棄在遺忘了的角落太久了,如同一個被關在盒子的蛹。當我們試著開啟盒子,發現蛹會漸漸蠕動、經歷蛻變,成為一隻色彩斑爛的蝴蝶。
蝴蝶一旦飛出禁錮很久的盒子,便開始享受展現自我的快樂。

口可讚
蘭惠老師從小喜歡畫畫,14歲時決定走專業畫畫的路,雖然家境不富足,但是父母都支持她走藝術這條路。在紐約三年半的時間,靠著教會肢體簡姓家庭的愛心贊助,完成學業。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11年的專業繪畫訓練,她的作品得到認可,於2007年獲得古金漢創作獎。
從事專業畫畫的人生談何容易,加之父母又在她23至33歲的十年間相繼過世。但每次上她的課,都會聽到她用豁達開朗的語氣表達內心的感恩。她談起自己的生活,戲謔地說:「有時候是孔雀,有時候是鴨子。」「我雖然沒有大房子,可是住過朋友的豪宅。」靠畫畫為生,每年沒有固定收入,奇妙的是每年下來,上帝都賜給她充足的供應。她說她是上帝養的。有時候,她的禱告得到應許,心裡還會像孩子一樣自嘲:早該如此,應該跟上帝多要點呵。
除了愛好寫作、愛聽爵士樂,蘭惠老師還喜歡旅行。旅行當中不乏交幾個朋友,從與人與事的互動中,攫取靈感,成為畫畫的資源。用她快樂的話說:「有錢旅行,沒錢散步。」在現今崇尚潮流、追星拜金的時代,能自由自在,超然物外,是多麼難能可貴。

圓點
經過多年繪畫的探索,蘭惠老師找到她自己的繪畫語言——現階段是用圓點成為符號,有時候加上數字,抽象地將主題表達出來。
喜歡寫作的蘭惠老師還特別為她的繪畫語言——圓點寫了一首詩《一點不僅一點點》
「我喜歡點 點是上天賜下的嗎哪 餵飽了在曠野漂流的百姓
點是凝聚的露珠 清晨的開始
……
點是雨 它不像煙火般地絢爛 但確真真實實地落在每一處需要滋養的地方
點是雪花 獨特的每一片 從不重複
點是淚珠 也許憂傷 也許歡喜 都是從你眼中流出來的鑽石 珍貴到連上帝都要搜集
點是海岸上的沙 微小 但確是經過千萬年的浪花
點是一隻螢火蟲 不怎麼亮 在黑夜中發出迷人的光芒
點是一扇窗 使你看到更遠的地方
……
點是光 光是點
點點光光 照亮每一寸能看到的地方
你是點 我是點 等待在時空中交集
在某一個點上 你我成為彼此的故事
於是 這一點 就是我們共同的記憶
那麼 這一點 就不僅只是一點點」
與靈感有約,就是從一點點開始,開啟心靈的眼睛,從一扇扇窗抵達更遠的地方。上帝創造了光、色彩和真善美,更創造了人,不就是讓我們用眼睛觀察光中色彩的變化萬千之美,用心感受大自然的詩畫之情,用手抒發故事和揮灑記憶之意,用口讚美造物者的奇妙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