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社論) 人飢餓非因無餅

2018年10月
策劃與撰稿:柯津雲、陳麗婷、朔方、周天駒、勞伯祥

聆聽粵語

錄音者:徐少彤

聆聽國語

錄音者:Cindy

 

減少食物浪費,同時益及飢餓者;這聽起來好像是理所當然的事,但事實上,這是對人類良心的極大考驗。我們這樣說,是因為雖然世上許多組織都不遺餘力地鼓吹不要浪費,要與在飢餓線上掙扎的人分享資源,但人們似乎不為所動。我們相信那原因是「不浪費」與「飢餓人群」始終無法接軌;飢餓的人不會從人們「不浪費」的努力中得到益處;既然如此,人就失去了「不浪費」的動力了。所以,要解決的不是「浪費」問題,而是為什麼「不浪費」與「飢餓」無法接軌的問題。
在《飢餓》這本書中,作者提及上世紀70年代,由於科技進步,農民的種植技術已足以讓全人類都飽足了。可是,由於政治黑暗,以及大部分活在飽足中的人們的漠不關心,讓世界上仍然有很多人活在飢餓之中。這是因為科技進步所帶來的成果,都是在掌握著技術的資本家手中。造成這樣情況的原因正是政治操控。也就是說,若要改善情況,就必須建立一個公義的政治過程。
事實上,很多非洲國家是不應該有飢餓的,因為他們的土地資源十分豐富,那些地下資源,足夠供應他們來改良農業技術,及提供最好的種植器材,從而使人們遠離飢餓。很可惜的是,那些地下財富大都歸給既得利益群體。另一個重要的政治問題,是戰爭造成土地被破壞,無法種植。
然而,這樣的分析雖然正確,卻還沒有觸及問題的癥結。根本問題是人類遠離了創造世界萬物的上帝。本來,在上帝創造天地萬物的同時,也創造了人類的惻隱之心,讓人們可以眷顧貧窮軟弱的人。所謂弱肉強食,只應存在在野獸群中,人不是野獸,因為人有惻隱之心,是可以去與有需要的人分享的。不過,當人遠離上帝,跟隨自己的私慾去行事為人時,惻隱之心就失效了。所以,《聖經》特別指出:「人飢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上帝)的話。」
《聖經》也提及逆轉之法,那就是:「或吃或喝,都為上帝的榮耀而作。」或吃或喝,可視為經濟行為,也是政治行為;如果人們願意在經濟與政治行為上榮耀上帝,就自然會恢復惻隱之心,樂於與飢餓的人分享了。事實上,「分享」應該是人類的最高榮耀;大自然也有分享現象,卻是沒有意志的,但人類的分享卻有個人的意志成分,這分享的意志不單說明人類有著高於萬物的榮耀,同時,在與人分享的同時,也榮耀了創造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