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倫樂: (心靈曙光) 過動症的治療

2018年10月
李飛君(執照心理諮商師)
真實個案,徵得當事人家人同意,名字用化名

聆聽粵語

錄音者:

聆聽國語

錄音者:Li Ling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 2016年的統計,全美國2-17歲孩子裡面,大約有600萬曾被診斷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其中超過一半在2-5歲時被發現,通常是入學後老師轉介而被診斷出的。男孩數目比女孩高出差不多三倍。
許多過動症孩子隨著年齡增長或治療的幫助逐漸在青少年期減少,亦有兒童病者會持續至成人階段,只是患者人數佔全部成年人口的比例不高。通常過動症治療方案會採用行為治療(Behavior Therapy)加藥物治療,而對於3-5歲兒童,一般都會先採用行為治療,同時亦讓父母有適當的訓練去幫助孩子改善行為。

家庭的配合
本專欄上月談到的比利經過上個學年一對一的特殊教育服務治療和家庭輔導的幫助,行為開始有改善。今年他在原校升班,新的班級老師已作好準備,配合比利的治療。開學頭一個月,比利在班上較去年適應快得多。我繼續邀請媽媽來輔導談話,跟進她在家庭裡面處理孩子行為的技巧。家庭需要配合治療,要提供健康的飲食、每天適量的身體活動,釋放過多的精力、限制看電視/電腦的時間,有充足的睡眠,多與孩子互動,提高親子關係,建立孩子的安全感,以致降低焦慮情緒。這些都需要父母堅持參與、管理和配合,才能改善比利的衝動、太過活躍的情緒行為。

父母對孩童的影響
比利的爸爸在外州工作,媽媽沒有上班,她感到孩子的問題全壓在她的身上。她向我透露,過去一年因為比利的特殊行為,班上的同學大都不喜歡和他玩,比利感到被拒絕;而媽媽自己也感受到來自其他家長的歧視眼光。有些家長因怕孩子被比利推撞,向老師聲明不想讓孩子與比利在新學年編在同一班。媽媽感到不單是她的兒子被排擠,自己也被家長群拒絕,心中很難過。她説出自己青少年時很反叛,獨斷獨行,不容易與人相處,雖然好像很自由,但內心卻很孤單。比利是自己的影子,而且情況有過之而無不及,害怕比利會成為孤獨的孩子。
媽媽與孩子心連心,看到孩子身上帶著父母遺留下來的問題,比利的媽媽說:兒子的問題像一面鏡子提醒她不要逃避,需要持續成長改善自己的性格與行為弱點。我感到高興,媽媽其實也在不斷改變,我鼓勵她敢於和兒子一起衝破情緒與行為問題的障礙,學習管理情緒、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成為孩子的榜樣。我常常勉勵家長:在學校有老師,在家中父母就是老師;言教不及身教,特別是幼兒,大道理他們不能理解,父母的行為他們卻看在眼裡、印在腦中,不知不覺地在模造他們的思想意識和行為型態。

從心理學的分析上,人是自我中心的(Egocentric)。幸好我們可以看到在父母有一種特別的、像上帝愛祂的兒女般甘於犧牲的愛。夫妻不肯為配偶改變,但卻願意為兒女放下自我,改變自己。這種超越的愛使生命復甦,源頭來自上帝。

「橄欖樹全人關懷」積極推動社區丶家庭丶教會對精神疾病和心理問題有更多的認識和提供實際有效的關懷方法,請留意網站olivetree.cchc.org心理輔導服務及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與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