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愛的分享

2018年10月
策劃與撰稿:柯津雲、陳麗婷、朔方、周天駒、勞伯祥

聆聽粵語

錄音者:Michelle

聆聽國語

錄音者:Lily

 

《浪費:全球糧食危機解密》作者斯圖爾特說:「對待食物最好的方法,就是吃掉並且享用它。」他曾以剩食舉辦盛宴,「餵飽5000人(Feeding the 5000)」,激發社區組織推動建立二手食物網絡。

公共冰箱
為避免可食用食物進入垃圾堆,有民間組織自發推廣創意措施,譬如在德國,設立街邊公共冰箱,裡面放有人們吃不完的菜蔬、果醬、水果和當天烤的圓麵包,讓飢腸轆轆的人隨時隨地可以飽足。據2015年報導的數據,德國約有百個食物共享點,除了公共冰箱還有食物架,多餘的食品都可以拿出來,原則是分享你自己願意吃的食物。
在台灣,也設有幸福食物銀行,善用剩食。新穎的「食享冰箱」,專門收集超市、麵包店預備丟棄的食物,供有需要的民眾拿取,一天就可發送50公斤麵包!

化醜為美
2014年,柏林開了一間直接與農夫合作的餐館,專門用超市拒絕收購的「醜」蔬果做成美食。台灣環保署也舉辦「惜食店鋪」招募活動,提倡「吃格外(外觀不佳、上不了店面的食材)」,鼓勵餐飲業者從採購到料理減少食材浪費,倡議民眾百分百利用食物,從源頭減少廚餘。
減少浪費,不單是節約食物,也是對食物、動物、勞動者和資源的尊重。德國、奧地利和瑞士三國已有近萬名惜食者,以自己的力量,珍惜食物、保護地球、為人服務。他們有的從商店拿回店家預備丟棄的食物,有的將自己吃不了的東西,送到食物分享站或分給乞討者。據統計,2013年,惜食者減少了約1,000噸食物浪費。

食物銀行
食物分享及食物回收,雖非杜絕食物浪費的根本之法,卻是亡羊補牢的重要手段。紐約市食物銀行成立35年,存儲各方捐獻的食物,每天供應全市五大區1,000多個食物發放點,每年發送6,250萬份餐食,並連接企業、慈善機構、學校,努力處理城市飢餓問題。
每五個紐約人,就有一人需要依靠食物銀行捐贈的食物。私人捐贈食物,可在網站http://www.foodbanknyc.org/get-help/,使用地址搜索器,輸入住址郵編,找到離家最近的捐贈地點,通常是教會、社區中心等。在華人聚居的紐約法拉盛(Flushing, NY)就有五處。

美的化身奧黛麗‧赫本曾說:如果你想擁有苗條的身材,請將食物與飢餓的人分享。
不僅如此,如果你想擁有美好的心靈,也請將愛心與人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