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士頓:成為自己的安全管理師

2019年10月     

講員/王曉明教授
紀錄/唐健華

編者按:休士頓中國城的治安事件頻傳,《世界日報》最近又披露「西南區7月19日晚間傳出有亞裔民眾在小區附近散步時遭持槍歹徒搶劫,歹徒還因被害人試著反抗而開槍將對方打傷,所幸子彈沒有擊中要害,被送往醫院急救後暫時沒有生命危險。」持械搶劫(Armed Robbery)和重度傷害(Aggravated Assault)兩項都是犯罪學上所謂的「暴力犯罪(Violent Crimes)」。許多華裔民眾關心到底治安是否惡化?如果是的話,我們又該如何面對?角聲特別於9月14日舉辦安全講座,邀請休士頓大學城中校區(UHD)刑事司法教授王曉明博士來與民眾座談,他為我們提供了可行的答案。

美國的治安是否惡化?

根據聯邦調查局的統計,看美國近五年(2013-2017)的犯罪趨勢,財產犯罪是在下降,但暴力犯罪卻呈上揚,難怪民眾有感治安變差。由於2018的全年犯罪數據仍在統計中,根據2017年的數據,聯邦調查局的暴力犯罪統計包括重度傷害(249)、搶劫(98)、強姦(31)、兇殺(5)四項,分析單位是每10萬人,也就是每10萬人中有249人是重度傷害罪行的受害者。這個統計數據呈現一個什麼概念呢?以大休士頓地區為例,很多人相信應該有20萬華裔,如果這個估計屬實,在一年內約有500位華人朋友遭遇如同前述《世界日報》新聞中的事件。這個機率不能輕看,那麼我們該如何面對?這也是今天演講的主題——成為自己的安全管理師。

人類第一起兇殺案

《聖經‧創世記》記載:上帝造人並賜福他們,人類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還要治理這地。所以,人類有治理的能力。「治理」原文有支配的意思,所以許多人賺了錢,懂得妥善支配、去投資理財,但是卻不知自身的安全也需要妥善治理。《創世記》也記載了人類第一起兇殺案,該隱因為上帝喜悅弟弟亞伯的獻祭,起了忌恨,就在田間把亞伯給殺了。《聖經》並未說明兇器,可能是木棍,也可能是石塊,但可以確定的是兇器絕對不是槍械。
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保障人民持有槍械的權利,所以美國民間有許多槍械,估計至少有3億枝,而美國人口也不過3億多,如果連剛生的嬰孩也算,平均1人1槍。也許華人朋友會說我並沒有槍,那是因為許多美國人擁有1把以上的槍。如同擁槍人士所主張的,槍械本身只是工具,並不會殺人,而是持有槍械的人殺人;但是因為槍械的存在,讓兇殺案件更為嚴重,例如屢屢發生的校園槍擊案,就是兇嫌能夠輕易取得槍械,展開大規模兇殺事件。
面對這樣的情形,我們必須相信上帝已經賜給我們「治理這地」的權柄和能力,我們有責任來治理自身的安全,成為自己的最佳「安全管理師」。

做好安全管理 降低受害機率

安全管理是個複合名詞,由「安全」和「管理」兩個概念組成。「安全」指的是一個穩定的狀態,人們在其中可以正常地從事日常活動,舉例說,某人在城區大樓上班,朝九晚五,週末可以帶家人出去走走,到了月底可以領到薪水,支付所有帳單,這就是「安全」的概念。反之,某日下班,在家門口被搶,因反抗而被歹徒槍傷,生活狀態陷入不穩定,「安全」概念立即變成「不安全」。「管理」則涉及到追求穩定狀態的理論和實踐。
安全管理並非讓我們脫離兇惡的萬靈丹,但做好安全管理可以幫助我們每個人成為暴力犯罪受害者的機率降低。「機率」是數學的一個概念,用0到1之間的實數表示任一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0表示絕對不會發生,而1則代表一定會發生。以擲銅板為例,出現正面(Head)或背面(Tail)朝上的機會應該相同,也就是各有50% (0.50)的機率。換句話說,安全管理的目的是為了讓成為犯罪受害者的機率從0.5儘量往0的方向移動。

不成為犯罪者的合適目標

日常活動理論(Routine Activities Theory)是安全管理的理論基礎,這個理論主張掠奪性犯罪(例如搶劫)的發生包含三個要素:(1)有犯罪動機的人;(2)合適的目標;(3)缺乏有能力的守護者,如警察、保安。當這三個要素同時出現時,犯罪的機率就會上升;反之,任一要素不出現時,犯罪的機率就會減少。
基本上,作為一個普通市民,我們必須認識到有犯罪動機的人是隨機存在的,而我們也沒有能力去實際掌控有能力的守護者,除非您口袋夠深,可以聘請私人保安24小時守護,但是我們卻可以讓自己不要成為犯罪者的合適目標。
成為犯罪者合適目標的機率因地而異,住在所謂的「好區」,通常治安較佳,但是暴力犯罪事件仍時有所聞,而住在所謂的「壞區」,犯罪率就相對增加,但是不論住在哪裡,總要居安思危,提高警覺,則成為受害者的機率自會降低。

居安思危四原則

如何居安思危、提高警覺?下述4個原則必須牢記:
(1) 增加費力認知:通常隨機犯罪的歹徒都是挑「軟柿子」吃,如果兩間一模一樣的房子,一間是普通門板,而另外一間則是防盜門並配上頂級鎖,歹徒往往會挑前者下手,因為要侵入後者可能太費力。
(2) 增加風險認知:歹徒也怕被抓,所以通常找風險少的目標下手,如果兩間一模一樣的房子,一間裝設閉路監視器和警鈴,而另外一間則什麼安全設備都沒有,嫌犯往往挑後者下手,因為要侵入前者被抓的風險較高。
(3) 減少收獲認知:歹徒犯案也希望有所收獲,所以我們應該儘量財不露白,將家中珍寶收好,甚至存在銀行保險櫃,外出時儘量不要穿金戴銀,減少歹徒可以從你身上撈一票的認知。
(4) 移除歹徒藉口:上帝已將良心置入世人的心中,歹徒犯罪也會良心不安,通常是找個理由或藉口讓自己心安,例如人類始祖吃禁果,當上帝質問時,亞當怪罪夏娃,夏娃則推罪給蛇。華人通常比較節省,夏日為了省電,往往捨不得開空調,便將門窗打開透氣,有一個竊盜犯事後被抓,在警察偵訊時卻說:「誰叫他們將車庫門留個縫好讓我進去?」說得像是受害者的錯。所以,我們應該隨時檢查門窗是否關好,免得給歹徒留藉口,讓自己成為受害者。

夜歸安全注意事項

針對近來時常聽聞的三種暴力犯罪情況,提出一些具體建議。
首先談夜晚回家,隨著都市的發展、工作和生活型態的改變,現代人難免要加班、應酬,夜歸的機會較農業時代增加了許多,無形中讓自己成為嫌犯合適目標的機會也因而增加。如果真的無法避免夜歸,該注意以下幾點:
(1) 從建築物走向停車場時,就將車鑰匙拿在手上,千萬不要走到車門前才臨時找鑰匙,給歹徒襲擊的機會;同時注意周遭情況,遇可疑時,可按車鑰匙上的應急鈕(Panic Button),啟動汽車警報,歹徒往往會聞聲逃跑,如歹果徒不逃,反而往自己的方向過來,就立刻轉身回建築物求救。
(2) 進入車內,立即將車門上鎖。開車時,注意是否被跟蹤,如果察覺有可疑,可以連續3個右轉;如果確認被跟蹤,立刻電話報警,或是立即轉入途中還在有營業的連鎖超市尋求協助,這類商家通常會雇用保安,許多還是兼職警察。
(3) 如果是朋友開車送你回家,可請朋友在車上守候觀察,確認你平安進屋後才離開。
(4) 步行時,避免行走少有人蹤的暗巷;萬一被人跟蹤,勿直接回家,可立即轉進尚在營業的商家;如察覺有車靠近你,應立即往車行的反方向行走。

居家安全注意事項

(1) 保持住宅良好照明,研究顯示夜盜(Burglary)較易發生在照明不佳的住宅,前後院的照明可換成新式的LED感應燈。
(2) 回到家,注意周遭情況,如果房門是開的,千萬不要下車進入,立即電話報警(假如與家人或室友同住,宜先確認,事後應彼此告誡,隨時關門);如果察覺周遭有可疑人士,立即開車離開並報警。
(3) 從車上下來前,就將大門鑰匙拿在手上,千萬不要走到門前才臨時找鑰匙,給歹徒襲擊的機會。
(4) 進入室內,立即關門上鎖;如有陌生人敲門,說有急事借電話(這是Home Invasion常用手法),切勿開門,只須告知你會代撥911,通常陌生人就會自動離開。
(5) 如果是住電梯大樓,發現電梯內有可疑人士,立即自言自語「忘了開信箱」並自然調頭離開。

皮包安全注意事項

近來在華埠商圈及銀行前,皮包搶劫時有所聞,受害者多為女性,出外時攜帶皮包,應該要注意以下幾點:
(1) 儘量使用斜背包,並將包置於前;如果是側背包,儘量靠內側,沿牆面行走,成為內側掩護。
(2) 注意周遭狀況,保持警覺,如有陌生人靠近,馬上護緊皮包,轉入商家或反方向行走。
(3) 如果真的被搶,學會放手,歹徒要的是錢,切勿反抗,許多受害者往往因拉扯而受傷或被歹徒打傷。
(4) 包內勿帶過多現金和信用卡,如果被搶,立即報案並告知信用卡公司。
(5) 如果是從銀行提款出來,可請銀行保安護送上車,避免被搶;然而上車後,仍要持續注意是否被跟蹤。

結語

個人安全管理的理論和實踐雖能減少犯罪受害的機率,卻不是救我們脫離兇惡的萬靈丹,在危急狀況時,除非您受過良好的自衛訓練,千萬不要與歹徒爭鬥,36計走為上策,真的逃不走時,要臨危不亂,暗記歹徒特徵,可以幫助警察破案。《聖經‧詩篇》寫著:「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願賜平安的上帝保守看顧大家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