繽紛世界:在平凡中找到永恆價值 塞尚的故事

2019年10月     

房子

聆聽粵語

錄音者:鄺穎怡

聆聽國語

錄音者:Wendy

或許你不曾在美術館裡親眼見過:莫奈用那雙對色彩極敏銳的雙眼所看到的睡蓮,或是梵高用他富有熱情的筆觸所描繪出的向日葵。可是這兩個藝術家的名字和作品卻被我們所熟知。即使很多人並不太了解藝術,但無論是透過電腦的屏幕,或是紙本的印刷,人們總是驚嘆那動人心魄的微妙色彩和筆觸所帶來的奇妙組合。而在畫面之外,藝術家的生命故事更是帶給我更深的感悟和感動。

大名鼎鼎的藝術之父

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 1839-1906)的故事,正是這樣。塞尚不像莫奈那樣大名鼎鼎,也不像梵高那樣無人不知,而是一直默默無聞,直到晚年才顯露頭角。可是他被稱作「現代繪畫藝術之父」,畢加索甚至認為他是「20世紀所有畫家的父親」。可能你和我之前一樣,即使塞尚在藝術史上地位顯著,卻對他很陌生,甚至鮮少聽到周圍有人提起他。這也難怪,因為他不像其他印象派畫家選擇明亮吸引人的顏色,他的畫面永遠呈現出暗沉壓抑的色調;也不像其他畫家選擇畫各樣的自然美景,他永遠描繪著同一個蘋果、同一座山、同一群人。

突破傳統的繪畫方式

塞尚是第一個打破過去千百年來西方藝術家一直恪守的繪畫傳統的人。從前,整個藝術的發展方向是朝著客觀真實的路線,直到19世紀末塞尚的出現,才開始轉向以藝術家的主觀感受為主導。塞尚放棄用古典繪畫的明暗光影來塑造一個立體真實的蘋果,而是用像小孩子平塗的手法讓物體盡可能趨於平面化、簡單化、抽象化,從而表現出堅固的穩定感。正是基於塞尚一個又一個反傳統的突破,才開始湧現出20世紀形形色色的現代主義繪畫流派,比如立體派、抽象派等等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

無人看好卻大器晚成

事實上,塞尚的成名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他在前印象派中的幾十年都沒有成名。在1874年印象派第一次大展的時候,年紀相仿的莫奈和其他的一些畫家都一舉成名了,而他還是那個無人問津、畫賣不出去,沒有評論家報導的人,甚至連塞尚自己都覺得:「是不是我真的沒有才氣,還是我不夠好?」
客觀來說,塞尚早期的作品確實畫得很笨拙、木納,他不像梵高年紀輕輕就才華洋溢,一下子就吸引人的注目。塞尚是大器晚成的,60多歲才開始嶄露頭角,一直被埋沒了40多年,他的路走得比別人都艱難。坦白來說,我從前並不喜歡塞尚的畫,因為更欣賞那些能立刻吸引我眼球的藝術作品。直到這兩年,才漸漸明白他之所以不像其他印象派畫家那樣捕捉眼睛所見之美,是因為他在尋找一種內在的、穩定的永恆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