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社論) 身心靈的相互關係

2018年7月
策劃與撰稿:秦黃業玲、葉浩亭、潘佩英、陳成、周天駒、柯津雲、朔方、勞伯祥

聆聽粵語

錄音者:徐少彤

聆聽國語

錄音者:Cindy

 

很少人真正重視身心靈的相互關係,雖然醫學研究已相當明確。近代醫學證明,高血壓、癌症、胃潰瘍等疾病,都與心理健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可見,人類的大部分病源,並非由細菌或病毒導致,而與人的情緒表現有直接關係。
中國古代醫學經典《內經》認為,人的情緒、情感、思維等,會對身體健康形成一定的影響:「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大怒傷肝,暴喜傷心,思慮傷脾,悲憂傷肺,驚恐傷腎」。《內經》還特別強調:「心者,五臟六腑之主也,故悲哀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
至於如何獲得情緒方面的健康穩定,則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音樂療法很有成效;有些人用各種方式讓自己擁有快樂的心境,這種想法與《聖經》教導吻合——喜樂的心,乃是良藥。
如何可以得著喜樂的心?也有很多人給出建議及其哲理。例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及時行樂觀念;又例如「人不風流枉少年」,為不羈生活自圓其說……若單從「生存」角度評估,在一種很快就消逝的「花開」及「少年」時刻,讓自己快樂地生活,又可以有益於健康,無可厚非,但無疑這卻並非最好的選擇,因為不論是「折花」之後,還是「風流」之後,都會帶來深深的惆悵與失落,心靈的抑鬱也許會更加深重!
喬治亞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和密西根大學的「健康和退休之研究報告」認為,信仰生活對中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和延年益壽都有幫助,且不會帶來後遺症。國家衛生保健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Research)前主席拉爾森(David Larson)博士,是藥物治療與信仰療法相結合的倡導者,他驚奇地發現:上教堂的人比不上教堂的人要長壽;上教堂的人較少患心臟病、心血管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信仰上帝的人較少出現抑鬱症、酗酒、犯罪坐牢等情況……他的研究結論是:虔誠的基督教信仰和健康有著直接的關係。
為什麼古今中外,都直接間接地印證——信仰上帝會讓人更健康?因為上帝就是愛!祂是喜樂的源頭,是人心靈安泰的依歸。一個真正信仰上帝的人,可以把人生所有的重擔放在神的身上,把一切的憂慮卸給神。這樣的人,沐浴在愛裡,生活在喜樂中,心靈自然得享安寧。
祝願大家:「凡事興盛,身體健壯,正如你的靈魂興盛一樣。」(《聖經‧約翰三書》2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