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口蜜腹劍的危機

2018年7月
策劃與撰稿:秦黃業玲、葉浩亭、潘佩英、陳成、周天駒、柯津雲、朔方、勞伯祥

聆聽粵語

錄音者:Michell

聆聽國語

錄音者:Lucy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及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主導的研究發現,從1980至2014年,在不到40年間,全球糖尿病患激增四倍!

亞裔患病率
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5年的健康統計數據顯示,美國有近一億成人患有糖尿病或前驅糖尿病,平均每四個人中就有一個患糖尿病。
藍十字藍盾協會(Blue Cross Blue Shield)提供的研究報告顯示,大部分糖尿病患的年齡,介乎18到34歲;2013至2015年間,年輕的糖尿病患率增加了4.7%。
更叫人震驚的是,根據亞洲糖尿病預防倡議數據,全球糖尿病患者中有60%是亞洲人!顯示亞裔患病率較其他種族為高。

糖尿病類型
糖尿病是糖代謝異常引起的慢性疾病,因分泌胰島素不足或胰島素作用不良,造成葡萄糖不能進入細胞,引起血糖過高而損害全身器官,因糖分從尿液中排出而得名。
‧I型糖尿病
属於自體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攻擊並破壞由胰臟產生的胰島素細胞,使身體不能產生足夠的胰島素,導致血糖過高,需要終身服用胰島素維持生命。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患此病,但通常在兒童和青年時期便會被診斷出來。
‧II型糖尿病
這是最受關注也最常見的糖尿病,最常見於中老年人,也發生在不同年齡層,甚至幼童;病人身體不能好好製造或使用胰島素。發病初期,胰腺以製造更多胰島素來補充不足,但久而久之便無法製造足夠的胰島素。
‧妊娠糖尿病
通常發生在孕婦身上,多會在分娩後消失,但日後患II型糖尿病的機會大昇。有案例顯示,孕期確診的糖尿病,實際是II型糖尿病。

致病成因
時至今日,專家仍未找出I型糖尿病病因,但免疫系统缺陷、遺傳因子和病毒感染,都可能是致病誘因。
‧肥胖
這是引發II型糖尿病的高風險因素。很多醫護人員利用體重指數標準(BMI),評估病人是否有患糖尿病的可能。不過,亞洲人體重指數標準,和西方人有差距:西方人的體重指數只要在24以下便是正常,亞洲人若達24則已超重。
亞洲人大部分並不太肥胖,卻在全球糖尿病患者中佔60%!因此,即使體重指數符合標準,但如過多脂肪積聚在腰部,患糖尿病的風險也高。簡單來說,亞洲人就算看上去沒有過重,也不代表不存在患糖尿病風險。
‧飲食習慣
亞洲人的主食為白米,過量的白米或其他穀類食品,都會提高患糖尿病的可能。專家指出:每週食用超過四份白米,會令患糖尿病機率增加10%。
很多人為了方便快捷,選擇快餐。研究指出,每週吃兩頓或更多快餐的人,較不吃或少吃快餐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27%。
選擇食用不健康的反式脂肪和飽和脂肪食用油,如棕櫚油,也會增加患病風險。
‧孕期營養
母親懷孕時營養不良,特別是食用過量碳水化合物、含糖飲料、高脂肪餐點,嬰兒長大後易患高血糖。
此外,缺乏運動、吸菸、空氣污染等,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
按照糖尿病成倍增加的趨勢,科學家預測到2025年,全球糖尿病人口將突破七億……讓我們從此時此刻起就身體力行,遠離甜蜜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