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愛情有各種定義

2017年2月
策劃與撰稿:李汪洵、蔣若谷、周天駒、陳新哲、李薇、朔方、勞伯祥

聆聽粵語

聆聽國語

 

每個人的愛情都長得不一樣,誰能給這種對某一個人產生的特殊而極為重要的感情,下個定義呢?

愛情荷爾蒙

在生理學上,愛是有性繁殖動物的意欲表現,如同飢餓或口渴一般,因此被「荷爾蒙(Hormone,激素)」與「費洛蒙(Pheromone,外激素)」驅動,故中國的孔子說「食色,性也」。

荷爾蒙由體內細胞、腺體或器官產生,影響機體內其他細胞的活動;亦是化學信使,可從一個細胞傳遞到另一個細胞;費洛蒙詞源來自希臘文,意為「我攜帶刺激物」,由個體分泌到體外,被同物種其他個體藉嗅覺器官察覺後,致其表現出某種行為、情緒、心理或生理機制的改變,因具有通訊功能也稱為「信息素」。

‧戀愛分子

從生理學上說,愛情的產生,是特定對象的外表、聲音、氣味、行為等刺激大腦,進而分泌相應的化學物質,讓人產生浪漫、幸福、快樂、輕鬆的感覺。這些化學物質被稱為「愛情激素」,主要負責情慾、感覺,傳遞興奮及開心的信息。

例如人體自身合成的神經興奮劑苯基乙胺(Phenethylamine,簡稱PEA),能使異性間產生來電的感覺;一見鍾情或日久生情,都是因為大腦分泌了足夠多的PEA。PEA還會使戀愛者暫時忽略愛情以外的事物,一心執著於戀情。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戀愛中的女人智商為零」等等,都是PEA施展的魔術。再有就是「戀愛分子」多巴胺(Dopamine),一種神經傳導素,可影響情緒,使人對愛情產生錯覺,認為兩情不渝,可以永垂不朽、海枯石爛。

莎士比亞曾經這樣形容:「愛情會隨著全身的血液,像思想一般迅速通過五官四肢,使每一個器官發揮雙倍的效能:戀人眼中的光芒可以使猛鷹眩目;戀人的耳朵聽得出最微細的聲音,任何奸謀都逃不過他的知覺;戀人的感覺比戴殼蝸牛的觸角還要微妙靈敏;戀人的舌頭使善於辨味的希臘酒神顯得遲鈍」!

‧消退有時

激素分泌有限,一次只針對一個異性;它讓人感到愉悅,認為對方帶來了幸福感;戀人間願意為對方做任何事,再累也覺得甜;每分每秒都想著對方,一日不見如三秋,一旦在一起就無比愉悅、舒暢……還有許許多多說不出的感覺,正是「天涯海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但是,任何物質都有從產生到消亡的過程。通常,PEA的濃度高峰只持續六個月至四年,平均不到30個月;多巴胺,因是強烈的神經脈衝物質,人腦無法長期承受,一旦不堪負荷便會分泌緩衝訊息維持平衡,故每次活動週期只有一到三年。據說天才達‧芬奇也曾無奈:一隻雞蛋可以畫無數次,一場愛情能嗎?

激素分泌漸弱直到消失,人就會清醒過來,顯示為失去激情,即戀人間認為的愛情變淡了。事實上,這只是生理本能完成了一個自然過程,戀人沒變,卻不再受愛情激素蒙蔽,判斷力重新回來,彼此能更加理性地看待對方。退卻了的愛情,就如電影《一聲歎息》裡男主角的直白:就像左手摸右手,沒了感覺。於是情侶關係開始動搖,有的對彼此的感情產生否定,有的開始尋找新的刺激。

單從生理學角度來看,發端於激素之化學反應的愛情,必然短暫而不持久;只有新鮮感,才會重新激發血液裡的PEA濃度。這也就是從娛樂圈明星,再到體壇完美男人,都現身在一趟趟「出軌」列車上的原因之一。

‧先天脆弱

基於激素的愛情先天脆弱,當歡樂過後,慾念消退,感情也就灰飛煙滅,故有人說:嚐過愛情味道的人,但願從來不曾戀愛過──原來愛情不過是一道七彩的虹,美麗卻宜在遠處觀賞,而且短暫,一忽兒就蹤影不見了;若兩個人果然在一起後,愛情就會由蜜糖化為口香糖,愈嚼愈淡,淡到後來竟是澀澀苦苦的,不由得你不吐掉;而無論丟在什麽地方,都會留下難以抹去的痕跡。

於是人們不禁想問:「愛情真的那麼脆弱嗎?」,甚至歎息「再也不相信愛情了!」可見,愛情雖是一首美好的歌,卻不容易譜寫成功,因為人生快樂的根源不在愛情激素——花蔭下的甜言,桃花源中的密語,以及輕綿的眼淚,都不能阻擋激情消解。什麼,才是可以讓愛情恆久不變的特質呢?

愛情三角論

如果荷爾蒙作用下的激情只是序曲,什麼才是愛情的核心?

‧愛情的組成

心理學認為,愛是社交與文化的表現。人們對愛的想法與行為,受其對愛的信念所影響。傳統心理學分析,愛情由熱愛與友愛組成:前者具有強烈的渴望,通常伴隨生理激起,如:呼吸急促、心跳加速;後者則是一種自身和愛人的生命密不可分的情感,柔情多於激情,強調信任、關心和容忍。

心理學家Robert Sternberg,進而提出著名的「愛情三角論」:激情,情緒上的著迷,外表和性吸引是最重要的原素;親密,心理上的喜歡,包括讚賞、照顧愛人的願望、自我展露和內心溝通;承諾,愛一個人的決定(短期)與維持這種愛(長期)。在此基礎上作出幾何學假設,依三部分的不同比重,組合成七種類型。

也有學者視人們的態度,將愛情分為六類:基於對方外表的情慾之愛;不重承諾只欲征服的遊戲之愛;重情重義的友誼之愛;雙方皆可得益的現實之愛;妒忌與爭執的依附之愛;完全無私的利他之愛(如本版文章《愛,是一種使命》所述)。

‧愛情的內涵

如何定義?社會學家從最深層次與情感維繫入手。

英國社會學家Anthony Giddens視之為一種關係:與另一個人親近而持久的情感維繫;從與另一個人的緊密聯繫中獲得情感滿足;雙方都對對方滿意並在情感上有所收獲,親密關係才能維持下去;故愛只存於具體的兩個特殊個體的互動關係中。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Zick Rubin的解析則更加多元: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某種特殊想法與態度;是各種人際關係中最深層次的情感維繫;既含審美、激情等心理元素,也有生理激起與共同生活願望等複雜元素。

在著有《愛的藝術》的社會學與社會心理學家Erich Fromm眼中,愛情更具有哲學意味:愛是保持自尊和個性下的結合,愛上另一個人意味著產生了一種思想,因為愛是突破人與人分離的能力、是對人與人融為一體的渴求、也是人類最強有力的奮鬥動力、更是儲存人類種族、家庭、社會的力量……沒有愛,人類便不能存在。

愛情締造者

沒有愛,人類便不能存在——總算觸及了關鍵,但是愛並非無緣無故而來。

‧愛有源頭

《創世記》二章記載著:「耶和華神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耶和華神使他沉睡,他就睡了;於是取下他的一條肋骨,又把肉合起來。耶和華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個女人,領她到那人跟前。那人說: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稱她為女人,因為她是從男人身上取出來的。」(《創世記》二章18-24節)

「骨中的骨,肉中的肉」,便是造物主親手締造的愛情!是祂使我們具有了突破人與人分離的能力和與人融為一體的渴求,並以最強有力的奮鬥動力,承繼著種族、家庭和社會。祂讓人類知道:「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扶起他來,這人就有禍了。再者,二人同睡就都暖和,一人獨睡怎能暖和呢?」(《傳道書》四章9-12節)

‧愛情秘方

最奧妙的是,祂還教給了我們勝過一切生理的、心理的、社會的障礙,永葆愛情活力的秘方,因為相愛的兩個人就像磨合的齒輪,在獻身的疼痛中犧牲自己的棱角,是超常非凡的工程,難免會心變了,情移了,愛走了……

如果您讀了第二版的《我屬良人 良人屬我》,就會明白真正讓愛情恆久不變的特質,是真理——既與自然一致,又與理想一致,讓愛情在有美德的地方長存。否則,就算只想得到動物式的幸福,也會被生活猝不及防地偷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