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倫樂: (銀髮歲月) 金曲漫談

2018年5月
林麒傑

茶博士趙叔最近參加一個金曲夜,聽到粵語流行曲、國語老歌、愛國情懷歌曲、聖詩、民歌等。這些百聽不厭、家喻戶曉的歷史性歌曲,使不少知音或外行人也朗朗上口,邊聽邊吟,內心共鳴。難怪能夠久經歷練仍甚受歡迎,是名副其實的金牌歌曲。
曾開過幾家便利店的徐老總說,大部分歌曲圍繞著情歌;民歌則叫人回味民族風土人情的文化。金齡人士活了一把年紀,在歌詞中追憶往事以安慰逝去的歲月,身同感受,最能體會。
曾是澳門街相當活躍的龔太以前只專注於與丈夫經營杏仁餅,而忽略了好歌。現在退休了才急起直追這種有益身心的娛樂,重拾錯過了的舒懷享受。餅王龔師傅比龔太更上癮,拜師學健身舞。現在兩夫婦70來歲,仍筋骨鬆軟,血液循環暢通,人家稱讚神采飛揚,看似中年不衰。
不忘回饋社會的英語老師鄭夫子,小時候接觸的多是鼓吹鬥爭的歌曲,偷渡到香港後,被流行歌曲的旋律及柔和調子吸引,上夜校進修英文後更領略到歐美歌曲的繽紛,是世界名曲令他擴闊了視野。
有個洋媳婦的馬太夫婦,對搖滾樂、饒舌歌的瘋狂頗有抵觸。她說音樂真是可以薰陶一個人的品性,故悉心培育子女學習鋼琴及小提琴,雖然不至於是音樂家,卻陶冶各人有高尚的音樂細胞。她的幾個孫兒女對現代的頹廢憤世歌曲也沒有興趣,只不過彈彈結他。
常帶助聽器的鍾先生最喜歡古典聖詩,覺得是不可多得的金曲,百聽不厭。他說聖詩歌詞往往觸動人內心深處,以致體會上帝的慈愛和憐憫。雖然現處半聾狀態,但仍能自己哼唱悠揚悅耳的韻律,感恩不盡。他謙卑說自己無作詞的靈感,但每當唱聖詩時總會得到一些屬靈啟示,內心充滿平安與盼望。
曼姨比較熱衷於80年代掘起的香港本色化聖詩,覺得真有聖靈的幫助,很多已深入人心,越唱越旺。她說詩歌實在是創作者體貼上帝的忠心奉獻,帶動唱者的共鳴,更成為老少咸宜的金曲。
徐太不單喜好繪畫,還有一把清脆的好嗓子。她幾個孫兒女都陶醉她唱兒歌,午睡時不出三首便入夢鄉。這幾個小心靈雖未必會唱,但也能哼那些調子。徐太說這些童謠金曲潛移默化,塑造了他們學鋼琴、小提琴及吹號的興趣,都有音樂細胞,以音樂培養高尚情趣。
曾任職腫瘤研究的李醫師見證說,不少癌症病人參加歌唱生活後,病情得到好轉。很多癌症專家都不否認音樂治療,認為有助化療及電療。「金曲」令患者身上的激素顯得活躍暢順,增加排毒功能。最難得是提昇他們的鬥志,不被疾病所困,痛楚得到開解,胃口、心情好轉。藉著詩歌去得勝險境,是上帝給人一種克服苦難的本能。常說「口唱心和」,是最貼切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