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帶著使命 陪著孩子

2019年12月  
策劃與撰稿:丁霈恩、唐健華、鄭立新、魏謝雯、晉雲、朔方、田距、勞伯祥

聆聽粵語

錄音者:周Sir

聆聽國語

錄音者:Lin Louis

台湾著名教育家林治平教授有一句話:「教育是一個人陪伴另一個人,愈來愈是人的過程」。有些人以把孩子送進哈佛、斯坦福大學為榮,甚至不惜重金賄賂鋌而走險,但父母和老師給下一代最好的禮物、最好的教育,其實是一個一個地陪著孩子,帶領他們,和他們一起成長,越來越成為上帝心意中的「人」該有的樣式,就是「祂兒子(耶穌基督)的模樣」(《羅馬書》八章29節)。

崇高的使命

在這慶祝聖誕節的日子,想到《聖經》啟示的,「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提摩太前書》一章15節)。耶穌基督帶著使命而來,歷世歷代屬祂的人也領受新的人生使命:「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遵行耶穌頒布的命令:「使萬民作我的門徒」(《馬太福音》二十八章19節)。父母和老師也應帶著這樣的使命來養育孩子、陪伴孩子成長。
於是,教養目標不再是滿足於讓孩子得到一個安逸舒適成功的人生,因為這些最終必成為虛空;不是要求孩子有更好、最好的考試成績和學業表現,因為學習好卻沒有道德和品格,是教養極大的失敗;上什麼樣的大學,從事什麼樣的職業,不應該是衡量孩子人生的標準。教養的首要的目標,應該是把孩子培養成為主耶穌的門徒,一個敬畏神、愛神愛人的人。
我們看到當一個孩子夢想長大成為醫生,他成長過程中所有的思想、活動,甚至是休閒的時間都會用在那個職場的方向上,那麼要我們的孩子成為上帝喜悅的樣式,跟上帝建立一個親密的關係,我們更何等需要目標清晰地引導他們,為他們提供各種條件和環境。比如選擇學校的決定:父母應當看到公立學校遠離上帝、道德敗壞的現狀,考慮把孩子送到以基督信仰為理念和實踐的基督教私立學校,或者進行在家教育。這要父母付上金錢的的代價,甚至要犧牲自己事業發展,卻是十分值得的。相對現代的快食文化,有使命的教育需要培養孩子深廣的思想,這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飽讀經書,需要一個文化的氛圍、社群的支持,更需要父母和老師要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盡心的陪伴。

最好的陪伴

著名高中的輔導員告訴我們,這個時代的孩子,他不在乎你說什麼,他要看你怎麼做,怎麼生活。在陪伴的路上,與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中,一起被訓練,一起被改變。如果父母要孩子勤快,自己就必須勤快;老師要孩子不說謊,自己就必須不說謊……
一位在家教育的媽媽這樣說,「這個過程很美。讓我能有時間和機會不斷修正與孩子的關係,讓我們越來越了解、認識對方。這種親密的關係是非常難得的禮物。」而且,「透過與孩子一起學習,自己對真理的認知也越來越多。《聖經》說,『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讓你們得自由。』」
上帝自己做了最好的陪伴的榜樣:聖父差派聖子耶穌基督降世為人,道成肉身,住在人的中間,以完全的人的生命作為榜樣,把永生之道活出來,讓人來跟隨祂的腳踪;聖父更是差派聖靈,住在信祂的人的心裡,隨時隨地引導、幫助、安慰。還有什麼更好的陪伴呢!
父母和老師背負著崇高的使命養育下一代,非常需要緊緊地依靠上帝,以禱告來與上帝同行,因為人無法掌握孩子的心,真正改變人心的是創造主上帝。這樣父母和老師也可以輕省,把孩子交託給上帝,陪著孩子一同走天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