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
理泰
德國表現主義畫中的人物,其頭、腳比例不一定要準確,時而誇大或縮小,都有畫家用意。而宗教畫的創作者,不一定是有敬虔信仰,有時候只是做人體素描表達,或為了滿足客戶需要而作,其中的情感可能很感人,因為藝術家可以像魔術師或心理諮詢家,置身他人處境,以豐盛的想像力和技巧,來抒發情景;正如美國寫實大師Thomas Eakins畫了耶穌受難圖,他卻是一個不可知論者、對信仰持懷疑態度,之所以畫耶穌受難圖,是為描繪哀慟之情。
不過,本文要介紹的Max Beckmann (1884-1950)不是為表達肌肉而畫聖經故事。他從年少就想追尋真理,到66歲在曼哈頓公寓前,正往個展時心臟病發為止,一直在探索永恆的意義。筆者當然希望他在離世前,已經找著答案,也接受了主耶穌,現在與祂同坐席。
Beckmann是一位憂國憂民的藝術大師,所畫的人物或自畫像,都有敘述史詩、形而上的意味。他曾說,藝術的普世價值必須被高舉,然而人類個體生命的尊嚴卻不應被犧牲。的確,任何的藝術都有廣義的屬靈意義,不管創作者的意識形態為何,藝術家都是從有形的物質,如線、形、顏色、構圖、調子等等,來表達超物質的精神境界,探索人是誰?神是誰?有神嗎?沒有神嗎?連遠古的洞穴壁畫,也都在表達類似的意象,最終是找出人活著的意義。這也是《號角》月報開拓繽紛世界,講古說今,淺評(由於篇幅限制)藝術、音樂、電影、文學等專欄的用心,試圖藉著藝術這個橋梁,與讀者一同探索永恆。
說到Beckmann有一顆悲天憫人的心腸,他曾在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國際社會更加動盪時有感而發:「我想用畫來表達一點━━為何上帝造了人,卻又無法讓人彼此相愛?」「這個世界有太多受傷的人,畫家不應當只是敘述悲苦,還必須有一顆真誠愛他們的心。」就像許多藝術家一樣,他嚮往和平、人類彼此相愛,只是還未能找出「苦難」是因為人犯罪之故;但上帝並非不聞不問,乃是一次性地解決罪惡問題,讓祂的兒子經歷最羞辱的苦難,好讓人完全脫離苦難。這聽來弔詭的觀念,卻是基督教所宣揚的最偉大的道理。
透過「基督和行淫婦人」圖,Beckmann將基督的憐憫和律法主義之人的驕傲,鮮活地刻畫出來。耶穌的左手擋住要定婦人死罪的人群,右手向上,象徵將軟弱的罪人扶起;左邊的男人舉起手,叫囂女人該死,是律法主義的代表;右邊穿著小丑尖帽的男人,用手指責婦人,是驕傲的代表,還有許多手,表達不同立場,有的拿著兵器,代表正義、公理,有的指向天,說明只有上帝能審判,還有右後方,一位婦女敬虔地舉起禱告的手,而行淫婦女,則跪在耶穌面前,手抓著耶穌衣襟,表示感恩和信靠。《約翰福音》第十二章闡明了這個故事,最後耶穌對婦人說:「我也不定你的罪,不要再犯罪了。」
但願對上帝有這樣深入認識的Beckmann,最終選擇了耶穌基督為他的救主,找到永恆,也進入永恆。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正在舉辦他的畫展,直到2月20日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