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西洋姿采: 「為他者」的聖誕

2016年12月
陳偉洪

上一年,在德國過聖誕。

「在那裡,聖誕的氣氛會較濃嗎?」有很多友人提問。

算是吧!這裡差不多每一個城市都設有聖誕市集(Weihnachtsmarkt)。整整一個多月,攤檔中不乏一些德國傳統食物及飲品,售賣精品裝飾,遊藝活動,洋溢著熱鬧的氣氛。

但聖誕的主角,猶如在香港一般,卻未曾在這些市集中找得到。耶穌,在這基督徒人口居多的國度,竟佔不上半席位。

主耶穌為你、我降生。為作基督的跟隨者,聖誕亦應該多服侍其他人,這才更有義意。

身在異地,我們可以為「他者」做些什麼呢?邀請韓國裔的同學到我們家晚飯,以有限的德文溝通,算是一種突破;邀請中國留學生到來,了解他們初到德國的經驗,彼此互勉,談談生活、理想及信仰;為未信者送上一份小小的聖誕禮物,也算是一種表達。

在德國,Silent Night(平安夜)真的相當Silent(寂靜)。差不多所有店舖,在當天下午已休息。那天,我們應邀出席,參加在這裡認識的一位食肆老闆所舉辦的晚宴。大概是六點半,街上已行人寥落,冷冷清清的。

鄧太(老闆娘)所邀請的,除了我們一家,都是彼此相識廿多年的老朋友。我們與鄧太相識數月,見面、聊天亦只不過兩、三次,竟獲邀出席這好友飯局,實在是恩典。當中所經歷的「豐富」,更叫我們喜出望外。

「豐富」,見於餸菜之上。正宗的魚肚羹;沒有伊麵托底,仍盛得高高的龍蝦;需要花上四個多小時,來回荷蘭購買的乳豬及燒鴨;親手釀製的蝦多士;還有在香港經常吃到,但在這裡卻難能可貴的海蜇配皮蛋及薑蔥蒸魚。

「豐富」也見於他們的情誼上。客人們的關係,大多數是建基於工作上。他們不是開餐館,就是在餐館內工作。營營役役廿多年,他們分享著共同的經歷。從隻身來到這裡打拼、到結婚生子、到子女成長、自立,一步步地適應異地文化。縱是艱澀卻是「豐富」。

「豐富」更體現在他們夫婦關係上。與我們同席的一對年老夫婦,在歐洲生活已超過廿年。他們所得的結論是:「人在異地,夫婦互相扶持最為重要。」他們所言,並不是停留在說話上。妻子突然離坐,原來是替丈夫盛一杯暖水;丈夫替妻子夾上一片乳豬,還仔細地蘸上適量的醬料。他們的親密是體現在生活細節之上,叫人欣羡,教人學習。

初到德國的四個多月,我們面對的困難著實不少。傷痕總是有,無疑地,鄧太充當著好人的角色,讓我們一家得著溫暖及飽足,不只是口腹上,亦是心靈上。實踐「愛」,從來也不是基督徒的專利!

原以為聖誕節是我們為「他者(未信者)」付出。結果,卻是他者為我們擺上極其「豐富」的筵席。

「我拿什麼報答耶和華向我所賜的一切厚恩?我要舉起救恩的杯,稱揚耶和華的名。」(《詩篇》一百一十六篇12-13節)

我們拿什麼報答向我們施恩的人?我們更要舉起禱告的手祝福他們,深願我們所求的平安能臨到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