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小憩: (生活隨筆) 清明節與復活節

2018年4月
孫穎

四月初,正是「清明時節雨紛紛」,在中國家家戶戶上墳掃墓,焚香燒紙,祭奠先祖。從小到大都循著這樣的傳統,卻很少反思背後的緣由。其實,根據《歲時百問》的闡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最初和祭祖並無關聯,寒食節才紀念逝者,只是二者挨得近,清明節就涵蓋了後者的習俗。

外國朋友問起這個節,也問我中國人覺得死後會去哪裡。我思考片刻回答:雖然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裡有天堂和地獄的概念,但基於清明節和七月半(鬼節)的習俗,似乎大多數人死後都會去陰間;為了不讓親人在那裡忍饑挨餓,清明節和鬼節時,家人會給他們燒冥幣、供飯食;隨著時代的變遷,甚至燒豪車和蘋果手機。掃墓的另一目的是與祖先對話,祈求他們保佑整個家庭。

復活節期,也是在萬物復甦的時節,西方國家對這一節日的熱情不減,慶祝方式很不一樣。據說在美國,這一節日售出的糖果數量僅次於萬聖節。美國也生產全球88%的巧克力兔。在大多數國家,兔子是復活節動物。不管在哪裡,彩蛋是不可或缺的,傳統從何而來也眾說紛紜,有人說雞蛋有兩次生命,一次新生,一次重生;有人說,雞蛋象徵空的墳墓;還有人說,滾彩蛋的傳統象徵著耶穌墓穴口的巨型石頭被挪開。

復活節的英文是「Easter」,我喜歡中文的翻譯,源自希臘和拉丁文的「Pascha」,因為《聖經》新約是希臘文寫的,而復活節的核心就是新約裡記載的耶穌基督的復活,「Pascha」的意思是從死裡復活,直接明了。

據新約記載,羅馬士兵怕人偷走耶穌的屍體,派重兵把守墓穴,同時用很重的石頭封住洞口。耶穌死後第三天,跟隨者去墓前查看,發現洞口敞開,只剩裹屍布留在洞穴內,耶穌的身體不見了!有人說被偷走了,但是要移開堵住洞穴口笨重的石頭、逃過把守的士兵不是易事,偷走屍體卻留下裹屍布甚至有些不合常理;更多的人異口同聲為耶穌復活做見證,甚至不惜付上生命的代價。

復活節與清明節有相似之處,最大的相同點是都與墳墓有關,最大的不同處是生命的結局。今年復活節,當你看到彩蛋的時候,希望能想起《聖經》裡的這個故事。如果想更多了解耶穌的復活,鼓勵你去和基督徒朋友聊一聊,他們都是耶穌復活的見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