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州園地:樹冠避羞

2019年5月
比斯

聆聽粵語

錄音者:周Sir

聆聽國語

錄音者:Juxiangli

最近學了個新詞:「樹冠避羞(Crown Shyness)」。從字面上看,未能洞悉所指;一看附圖,便一目了然。這被稱為「植物界的禮儀」,指森林裡的樹木互相禮讓,即使空間極度擠擁,也會各自尋找生長空間,枝葉互不遮擋,樹冠亦不交叉重疊。人從下向上觀看,會看到樹冠之間像河流般的間距,有點像拼圖,各在太陽下佔一席位。
這種現象,在熱帶雨林的高大樹種間尤其常見,植物學家卻無法解釋,只能假設這些樹木懂得在生長空間中「彼此禮讓」;也有一說,高大喬木有心讓矮小的植物,也有被陽光照射的空間。可笑的是人對科學的迷思,以為「有科學根據」才可信。要知道,太陽在人類還未把它研究及定名為「太陽」之前,就已經不斷地發出光和熱了!
我們都知道,水和光對植物是何等重要!有趣的是,這些植物的默契,究竟從何而來?科學文獻首次紀錄樹冠避羞這個自然現象,是在上世紀20年代。難不成樹木在1920年才突然開始互相禮讓?植物學家透過不斷觀察和研究,也只能估計樹木甚至整個大自然體系,有一套相互協調和制衡的守則。我們為什麼就不能相信,在我們能看到的事物以外、能認知的範圍以上,有個更大、更難以測度的「存在」在掌管一切?
《聖經》記載,兩千年前保羅在雅典說的一番話:「我遊行的時候,觀看你們所敬拜的,遇見一座壇,上面寫著『未識之神』。你們所不認識而敬拜的,我現在告訴你們。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上帝,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侍,好像缺少什麼,自己倒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祂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並且預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要叫他們尋求上帝,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實祂離我們各人不遠。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使徒行傳》十七章23-28節)
上帝不止造人,也造天地萬物,一切都依祂所設計並掌管的規律而行。日月星宿的轉移如是,樹木生長的長闊高度如是。我們這些所謂有思想有分析力的人,從中就可以看到造物主的存在,也可以從中參透何謂「萬事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
我們這被稱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是否也能像樹木一樣,清楚知道自己的位置?也能有心為別人存留空間,不會得寸進尺、強佔別人應得的陽光、空氣與水分?我們是否願意在自己所在的位置,不多不少地盡心盡力,一起拼湊出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可惜,我們被悖逆的罪束縛,反倒不及森林裡的樹木,不僅失去了彼此相愛的能力,而且總是懷疑造天創地的上帝及其真實能力,拒絕接受和順服於祂的權能之下,也因此失去祂所賜下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