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最惡劣的行為

2018年11月
策劃與撰稿:楊文蔚、李薇、柯津雲、朔方、周天駒、勞伯祥

聆聽粵語

錄音者:周應剛

聆聽國語

錄音者:Lucy

 

東漢人劉向,在其編纂的《說苑‧復恩》中,匯集了多篇施恩與報恩的傳說故事。「桑下餓人」,說的是晉國政治家趙宣孟,於一棵枯死的桑樹下,救活了一位餓得奄奄一息的小差使,並留下足夠這小差使及其家中老母的肉與糧。三年後,晉靈公設伏兵欲殺宣孟,宣孟洞察後中途離席,而最快追來的兵士正是那桑下餓人!他一認出恩人,便返身與追殺者搏鬥,以死換來宣孟的生命。
施恩得報、知恩圖報,是為佳話。《聖經‧出埃及記》記錄的,也是一個施恩的故事:當時的以色列人在埃及為奴,被惡待苦害,於是哀求耶和華(上帝);上帝就用大能的手和伸出來的膀臂,並大而可畏的事與神蹟奇事,領他們出埃及,並賜下流奶與蜜之地。
但是,得此救命之恩的以色列人,不僅沒有報恩,反而一路忘恩,因為40年間,每當他們經過大而可怕的曠野,遭遇火蛇、蠍子、乾旱無水等困厄,便履發怨言:
「難道埃及沒有墳地,你要把我們帶來死在曠野嗎?
「你為什麼這樣待我們,將我們從埃及領出來呢?
「我們寧願在埃及地死在耶和華手中!那時我們坐在肉鍋旁,吃餅得飽。你們卻將我們領出來,到這曠野,要叫這全會眾都餓死啊!
「你為什麼把我們從埃及領出來,使我們和我們的兒女,以及牲畜都渴死呢?
「耶和華為什麼要把我們領到那地,讓我們倒在刀下呢?
「我們回埃及去豈不更好嗎?」
出埃及是上帝的救贖,是為奴者在苦難中的盼望。以色列人也看見了上帝向埃及人所行的事,經歷了上帝如鷹將他們揹在翅膀上,但每遇挫折都信心動搖;即使日間雲柱領路,夜間火柱光照,總不離開百姓的面前,他們仍然背信棄義,雕金牛犢、拜偶像,做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情(如圖)。
忘恩負義之時,他們全然不記得在埃及是如何地痛不欲生、呼求上帝解救時如何地迫不及待。他們的身上,是否也有我們的影子?人生之路,不也是一個人的出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