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回到愛的源頭認識校園霸凌

2018年6月
熊燕

「校園欺凌」指的是一種長時間持續的、並對個人在心理、身體和言語惡意的攻擊。校園欺凌的欺凌者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群體,透過對受害人身心的壓迫,造成受害人感到憤怒、痛苦、羞恥、尷尬、恐懼以及憂鬱。校園霸凌所帶來的傷害,往往是不可逆轉的。校園欺凌不只發生在校園,也可能發生在校外,甚至在手機和互聯網上。
在社會上,在校園裡,當我們看到無辜的人被欺負、傷害,會覺得可悲,為他們憤憤不平;但是有時候,當事人並不是完全無辜,所以我們不能在沒有了解,或尚未基本了解真相之前,就以正義和愛的名義去譴責一方,保護另一方,特別是在雙方都是孩子的情況下。
那麼,有霸凌在學生間發生,學校和老師應當如何面對,才能處理得當呢?
發生了霸凌事件,校方和老師要特別重視,不可以輕易界定為是「孩子鬧著玩兒」,而且要即時處理,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粗暴簡單地處理。我不是班主任,但我在班上一有機會,就常常宣傳有關法規和校規,在課堂上強調「彼此尊重,只有不同,沒有誰更優越。嘲笑他人是沒教養的表現」,樹立正確的班風。有時也會和學生們談論校園霸凌之事,以老師的身分作正確的導引。
如果有霸凌發生後,不要延誤,要安排時間分別找涉及的學生談話,要有智慧,保持冷靜平和的心,在確認真相前,告訴仍然是孩子的學生,被欺負的和欺負人的,都可能是受害者。
初三時,班主任傳給各科老師科拉麗斯媽媽的來信,投訴她女兒遭到同學的語言霸凌。學校有什麼處理,我不知道,但收到班主任的信息後,我開始注意科拉麗斯,留心觀察其他學生的反應。這是個家境優渥、極受父母寵愛、被收養的女孩兒,她個性內向害羞,除了在我的班,其他人都沒聽到她的聲音,她也不理任何人。為了鼓勵她,我常常點她發言,讓她讀課文。
看到那些害羞內向的學生孤獨在教室或操場的一角,沒有朋友,是很多老師批評的對象,我很同情,也格外關心他們。在法國學校,很多時候不積極發言,彷彿是這些學生的大罪,而亞裔學生即使成績優秀,也會成為老師的批評對象。老師厭煩、蔑視的態度和批評的言語,無形之中可能成為學生言語霸凌的一滴火上的油。
我對科拉麗斯有些傾斜的關心,引起了其他學生的注意或是嫉妒。在她讀課文時,有學生就帶嘲笑地嚷嚷「她讀錯了!」。
我聽到有新的學生一起用短信對科拉麗斯進行言語攻擊。在課堂上,我沒有點名地再次重申開學初校長在各個班級強調的「校園霸凌」的法律後果,和學校反對的立場。課後,我把幾個當事人留下來,了解到的情況是,很多人都發過手機短信辱罵科拉麗斯,但是她也常常回罵,有時是她先罵別人。不久後,我在走廊裡也真的聽到,科拉麗斯對慢吞吞走在前面的同學兇巴巴的辱罵。
學校和老師們,對學生和家庭各方都有溝通和跟進,科拉麗斯也有學校心理醫生的定期輔導。學生間言語的攻擊辱罵,雖然沒有完全停止,時有起伏,但靠著宣傳和各方努力,沒有發展到嚴重地步。
霸凌中的加害者和受害者,從深處分析,他們都是家庭和社會不正確、甚至是扭曲教育觀的受害者。他們用攻擊他人的方式,去填補心中情感的缺失;霸凌中的受害者想靠一再的躲避,忍受屈辱,換取同情。老師的角色很重要,儘量在正確的立場上,爭取最大限度的溝通,除此之外,他們也很有限。
上帝創造人類,就是要我們來承受祂無條件接納的愛。可是,人間的愛,即使是父母對孩子,也摻雜了很多的先決條件,如:聽話、成績好、有出息等等。人性中那種「欺軟怕硬」的惡,即使在嫩稚孩子心裡,也會處處可見。我們這些「遊子」,只有回到愛的源頭——聖潔公義的上帝面前,才能得到真正的平安,遠離罪惡的纏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