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州園地: 大數人保羅

2018年12月
王申得
編者註:本文作者為佛州甘城華人福音堂牧師。

聆聽國語

錄音者:Lucy

《聖經》記載的使徒保羅,出生在「大數(Tarsus)」,位於今土耳其西南部,曾歷經赫人、敘利亞人、波斯人、希臘人的統治,六千多年來未改其名。

文化商業名城
保羅時代的大數,名氣雖不如雅典(Athens)和亞歷山大(Alexandria)那樣響亮,但用保羅的話說「並非無名小城」(《聖經‧使徒行傳》二十一章39節)。城中文化氣息頗為濃厚,流行哲學和邏輯學,圖書館藏書達20萬冊;凱撒大帝的私塾教師阿森多諾斯(Athenodorus),是位虔誠的斯多亞派信徒(Stoicism),擔任過大數的行政長官,故斯多亞思潮在此城頗為風行(《使徒行傳》十七章18節)。
大數的商業也很發達,據說其繁華甚至一度超過了安提阿。穿城而過的希達納斯河(Cydnus River)給沿岸一帶的農業和畜牧業帶來豐富出產,其中用山羊毛織成的Cilicium衣料,以抵抗寒冷和潮濕氣候的特殊功能名聞天下,廣泛用於服裝、帳篷和簾幕製作。

保羅家族絕技
保羅的家族,掌握了製作Cilicium的絕技。這種防寒又防潮的衣料,備受羅馬士兵的青睞,成為軍服和軍用帳篷必不可少的材料。考古專家曾經斷言,為了表彰保羅家族對軍隊的特殊貢獻,羅馬政府將最高榮譽——羅馬公民的身分頒贈給他們,使其成為大數的名門望族。
保羅也繼承了這門祖傳秘技,旅行佈道時以織搭帳篷謀生,供應自己和同工的基本生活所需,這在《使徒行傳》(二十章34-37節)、《哥林多後書》(十一章9節)、《帖撒羅尼加前書》(二章9節)、《帖撒羅尼加後書》(三章8節)均有記載。《使徒行傳》記述,保羅一生先後兩次用羅馬公民身分進行自我保護,一次維護了做人的尊嚴(十六章37-39節),另一次免去了皮肉之苦(二十二章25-29)。

保羅大數交集
保羅屬便雅憫族,原名掃羅。為何改名保羅,原因不詳。一種流行的看法是,保羅受神(上帝)呼召,一生向外邦人傳福音,他帶領歸主的第一個外邦信徒名叫士求保羅(Sergius Paulus),為當地名人(《使徒行傳》十三章7-12節),故掃羅改名保羅,以表紀念和自勉。
保羅在大數度過童年和少年,後在千里之外的耶路撒冷度過青年求學時代。40歲前的他,是狂熱的宗教極端分子。《使徒行傳》記載,他曾參與迫害教會史上第一位殉道者司提反(七章58-60節、二十二章20節),並且自告奮勇地作大祭司的捕快,率隊前往三百多里外的大馬色城(今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捉拿逃亡的基督徒(九章1-2節)。
但是,就在大馬色的路上,他悔改得救。信主後,保羅幾經周折,再回家鄉大數,一待就是10年,奔走在家鄉的山水之間,給父老鄉親傳講耶穌基督的福音。

保羅影響力
保羅,一生為神大大使用。一半的新約《聖經》出自他手,其中的《羅馬書》十三章12-14節,三百年後成為北非人(今阿爾及利亞)奧古斯丁的「救恩金句(Saving Verses)。奧古斯丁後來成為著名的基督教神學家,其著作於一千年後,在德國礦工的兒子,馬丁•路德的心中留下烙印。馬丁•路德在16世紀初發動的德意志宗教改革,帶動了全歐洲的改變,促成基督新教的興起!
當年保羅剛剛蒙恩之時,主在異像中對亞拿尼亞說:「起來!往直街去,在猶大的家裡,訪問一個大數人,名叫掃羅,他正禱告!」(《使徒行傳》九章11節)從主的話裡可以看到,主知道保羅的一切情況——現在哪裡;從前的名字;是哪裡人;正做什麼;也知道他會成為外邦人的使徒。
今天,保羅的主也知道我們的一切情況: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將要成為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