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倫樂: 望孫輩成才

2017年9月
林麒傑

曼姨分享她的體會說,美國自幼稚園到小學的教育,都是重視培育獨立個性,因而導致孩子自尊心很強。有時面對父母、老師甚至教練的批評指責,雖然敢怒不敢言,但內心產生抗拒;懷恨的心理會,引起負面效果。這時最好有祖輩積極疏導,讓他們學饒恕,學明白他人的一番心意,免致積怨,或自暴自棄。

室內設計師高嶺年輕的時代,雖然很多人認為體力勞動沒出息,不過他父母見兒子對木工很有心思及興趣,便送他去一間工業學校讀書。後來他在香港工展會上得過多次獎,被一位英國人賞識而推薦往英國讀書。祖父見孫兒可以出洋留學,不再認為勞工比不上書香世家,更感覺學有所成是光宗耀祖,故全力支持並協助他創業成材。

古人說三歲定八十。徐老總的爺爺見孫兒口齒伶俐、腦筋轉得快,在中學畢業後便打本給他做生意,由雜貨店做起,幾年後轉營便利店,打入外國市場,也可算在洋人天下嶄露頭角。到退休時已擁有三家連鎖店。

馬太笑談自己對兒女的情延伸到孫輩,先生也從不勉強孫兒要在才藝方面出眾,只要盡力而為便滿意了。當然,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很多華人的願望。不過,若要傾家蕩產去栽培值得嗎?勞民傷財卻造成一家吵吵鬧鬧,孩子的心靈不是受傷便是留下陰影,有什麼意思呢?

有很深語文基礎的唐老師認為傑出很賴機緣,不一定要千錘百鍊方成器,他70年代初到台灣,在報章上用詩詞表達對中華大地的豪情寄意。那時寶島正一窩蜂興起情歌熱,不論戀愛、失戀、狂戀、暗戀、偷戀的歌,都有人搶著在舞台上唱,帶動作曲填詞熱潮。唐老師的詩詞被兩位作曲家看中,大家聯手創作了十多首大地恩情的歌曲,非常暢銷,勾起中、港、台愛祖國山河的情操。

馬太說她的媳婦未受過才藝雕琢,故深深寄望兩個女兒去替她圓夢,於是蓄意催促兩個女兒在音樂舞蹈上要有成就。她努力找老師、開車接送,但壓力負荷使孩子們吃不消,失去童年應有的樂趣。她有如虎媽,只許成功不許失敗,造成親子關係惡化。馬太見到真不是滋味!

曾是澳門街響噹噹的杏仁餅業鉅子龔師傅希望兒子繼承父業,誰知他出國後卻醉心研究海洋生態,龔師傅氣急敗壞。幸好孩子的爺爺提醒說:兒女是天父所賜,非個人財產,父母只是托管者。《聖經‧歌羅西書》三章21節:「不要惹兒女的氣,恐怕他們失了志氣。」父母理當悉心培養,一旦發掘到子女的潛質,宜順其自然幫助發展。現在兒子在海洋生態保育方面有卓越成就,造福社會。

教子有方的潔蓮說:培養孫輩成材先要有好的商量,栽培興趣,選擇範圍包括樂器、球類、工藝、書畫、國術等,解釋是為他們個人或團體整隊日後的發展。她說切勿盲目跟風,或只為面子;有些家長安排孩子參加課餘活動,只是擔心他們留在家太無聊。

長老認為:訓練孩子們朝著喜好的才藝發展,不妨應用「信、望、愛」去幫助他們——信,是信上帝的帶領,會叫萬事互相效力,叫孫兒們日後有好見證。望,是在訓練、表演或比賽過程中,學習全家仰望上帝、專心交託,操練代禱,做好本分。愛,是輸贏不重要,勝不驕敗不餒;一家人和諧同心,愛在其中,齊心共進退,給予支持和關心。這樣,對幼小心靈的孩子會感受到重視、溫暖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