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城園地: 堅強的愛

2018年2月
戴蕭佩筠

從小愛看武俠小說,愛主角的俠義心腸,總是鋤強扶弱;小品散文,從來不是我所喜歡的,獨獨杏林子的作品叫我愛不釋手。

第一次與杏林子的文字相遇是在小學四年級的國文課。12歲的杏林子,不幸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一個原本活潑開朗、愛作夢的小女孩,因受病痛纏身慘被困在房間內,失去自由。病發後,杏林子認識了上帝:「我為自己的情況獨自飲泣,突然,我感受到祂(上帝)就在我身旁,雖然我看不見祂、聽不見祂,但我清楚地感到祂的存在,祂的撫慰和慈愛,使我心中豁然開朗。」《生命頌》

生命與神(上帝)相遇後,杏林子不再怨天尤人:「生命對於我來說,是十分艱苦的,但正是如此,我才更體會到生命的寶貴。我明白,神容許苦難臨到我們身上,是要我們從患難中,學習我們應學的功課。凡是有價值的東西,都必須付代價,苦難是唯一鍛鍊我們信心和人格的工具。」《生命頌》
杏林子對生命的睿智、體悟,教人痛惜!她的身體雖然衰殘,卻沒有被打倒,在她的成名作品《生之歌》中寫道:「沒有被烈日灼傷過的皮膚,永遠不知樹蔭的清涼;沒有流過眼淚的雙目,永遠不了解人間的疾苦;沒有受過一段困苦的日子,那就不算是人生的旅途。」

杏林子原名劉俠,這個「俠」字,彷彿為她量身訂造。小學還沒有畢業的劉俠,靠著收聽教育電台的廣播、函授學校和翻閱字典來吸收知識,並且忍受著大大小小的痛楚,寫下一篇又一篇激勵人心、扶助軟弱者的好文章,令不少讀者在絕望困境中看見曙光、看見希望。

劉俠的俠義精神,除了在文字上看見,也付諸行動。40歲的劉俠捐出稿費,強忍身上的病痛,走上街頭為弱勢請願,並成立了結合福音與福利的伊甸希望基金會,以基督信仰服務被社會忽略的殘障人士。後來,更推動促進殘障福利修正法行動委員會、中華民國殘障聯盟的成立,以及台灣無障礙建築與相關法規的通過,提高政府殘障福利預算,不遺餘力地為弱勢社群發聲。

十多年前,照顧她的外傭,因精神異常,毆打、拉扯劉俠的身體,導致她多處骨折,送醫後不治過世。許多人為此心疼、流淚,甚至憤憤不平。劉俠過世前,雖然身體承受強烈的痛楚,卻選擇饒恕傷害她的外傭,一句埋怨的話都沒有說,單單信靠上帝的帶領。

劉俠對上帝的信心,就如《聖經.羅馬書》所說的:「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飢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參八章35、38-39節)

縱然劉俠的生命離不開苦難,但她深深相信上帝是愛她的,也努力活出上帝的愛。她說,「除了愛,我一無所有。」這份堅強的愛,實在震撼人心,令人動容。新年伊始,盼望劉俠的堅強、無私包容的愛、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成為大家新一年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