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八景十二勝

2017年5月
策劃與撰稿:李汪洵、蔣若谷、戴雄曉、林慧、朔方

台灣風光秀麗,八景十二勝的盛名遠播中外。

康熙35年

1696年,《台灣府志》選出八景(五個在台南市):安平晚渡(安平區)、沙鯤漁火(七個海上沙洲,安平區與南區海岸帶)、鹿耳春潮(安南區鹿耳門)、斐亭聽濤與澄台觀海(均在台廈道衙署後院);雞籠積雪(新北市基隆山、基隆市和平島)、東溟曉日(地點不詳)、西嶼落霞(澎湖漁翁島)。

昭和二年

日據時代的1927年8月,透過民眾投票,選出「八景十二勝」。八景有雙版,淡水、八仙山、日月潭、阿里山,為共有的四景;另四景一說為基隆旭岡、壽山(西子夕照)、鵝鑾鼻、太魯閣峽谷(東台灣花蓮最著名景點),一說為烏來、八卦山、台南安平、墾丁(熱帶海域,擁有豐富珊瑚礁生態,浮潛熱門景點)。

十二勝是:草山、新店、大溪、角板山、五指山、獅頭山、八卦山、霧社、虎頭埤、旗山、大里簡、太平山。

民國時期

1953年,臺灣省政府重新制訂台灣八景:雙潭秋月、玉山積雪、安平夕照、阿里山雲海、大屯春色(大屯火山群,周邊為特殊的火山地景)、魯谷幽峽、清水斷崖(花蓮岩岸,緊鄰太平洋,山壁垂直,綿延21公里)、澎湖漁火。

21世紀

2005年,交通部觀光局重新票選臺灣八景:臺北101、臺北故宮、日月潭、阿里山、玉山、高雄愛河、墾丁、太魯閣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