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旋律: 蛻變之旅

2017年10月
楊王惠真

聆聽粵語

 

聆聽國語

 

1988年我41歲,罹患了第二期乳癌,那年的生日是在紐約著名的癌症醫院度過的。丈夫與一對年幼的兒女給我過完生日,揮手離去後,我向神說,若我還有下一個生日的話,求祢完成我兩個心願:讓我把走過乳癌的心路歷程筆之成書;助我成立一個華人乳癌病友互助會。出乎意料,神不但成全了我的心願,而且遠超過我的所求所想。衪使用「癌症」啓開了我精彩的人生下半場。

祂是陶匠

1991年我44歲,我的書《那些日子》出版了,看似巧合,卻是神精心的安排。我在華福會偶遇一位姊妹,她說很想出版一本關於基督徒抗癌路的書,我告訴她我就是。兩人一拍即合,沒花我一毛錢,一年後書就出版了!

之後我在一份報章的家園版,寫了幾篇抗癌文章,並且提到希望組織華人乳癌病友互助會的心願,不料竟然收到許多讀者的信件,有人還建議我不要只局限於服務乳癌病友,應該包括所有的癌症。1992年,我與七位娘子軍在紐約法拉盛成立了「美華防癌協會」,由紐約角聲的法律諮詢律師,免費協助登記的非營利機構,辦公室就設在我家,由一張書桌開始。一年後,接到紐約「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 」當時的副總裁Donald Distasio的電話,他誠懇地邀請我們成為該會的華人分會。這是我做夢都不敢想的事,神的帶領多麼奇妙!

1993年我46歲,「美華防癌協會」正式成為「美國癌症協會」的首個少數族裔分會,而我也從一個家庭主婦,轉型成為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如宣教士般,我帶著強烈的使命感,一步一腳印地努力拓展華人的癌症事工。接著兩年,我也協助北加州及新澤西州成立了當地的華人分會。在世界最大的非營利癌症機構中服務,使我學習到許多正確的癌症知識,接受一連串職業訓練。

在邊做邊學的過程中,我驚訝地發現,原來神在我身上埋藏了一些我從未開發過的潛能。雖然日子變得十分忙碌,卻無比的充實。無形中,我的個性也在改變,不再患得患失,勇於面對困難,正面思考問題,存感恩、知惜福,我享受耕耘的成果,養成了快樂的習慣。我知道這一切都是神的作為,我是泥土,祂是陶匠。

一石二鳥

2001年我54歲,隨著外子遷居南加州,雖然當時加州的「美國癌症協會」曾提供一個不錯的職位給我,但做了三個月我就辭職了,因我沒有忘記那起初的呼召。

就在我辭職的當天,拿到一份《號角》月報,看到角聲加州分會購買了聖蓋博大樓,正在籌款裝修。我立刻給互不相識的李偉強牧師打電話,告訴他我想成立華人的癌症服務事工,不知可否借用角聲的場地?不料他竟然十分興奮地說,他一直很想建立癌症事工,因他本人也是肝癌康復者;他說我不但不必付房租,角聲還會付我些許薪水!

幾天之後,橙縣的亞美老人服務中心執行主任給我打電話,她說該中心與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CI)的教授合作,申請到了一項五年的推展華、韓裔社區癌症教育的研究基金,想聘我去負責統籌策劃。於是2002年我每週兩天在角聲,三天在亞美,南加州的華人癌症服務事工正式開始起步!我一石二鳥,同時在兩地華人社區建立癌症事工。我對神完美的開路與安排,心中充滿了無可言喻的讚嘆,祂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

2004年北加州、2006年德州、2008年紐約,各地的角聲如雨後春筍般地紛紛啟動了癌症事工。2005年開始,我成了角聲全職的同工。

安慰使者

回頭來時路,30年前我罹患了第二期乳癌,經過艱辛的手術、化療與乳房重建後,我順服了神的呼召,成了華人癌症事工的開路先鋒;正如火如荼地努力開疆闢土之際,於2003年我56歲時,發現另一側又長了不同類型的原發性乳癌,我沒有任何的怨言。我的知識告訴我,比起第一次的乳癌,這次應該是小事一樁。接受了全然不同的治療方案:局部手術,放療加上藥物治療。

兩次走過抗癌路,不但沒把我打敗,反而增加了我的親身經驗,使我更懂得如何貼切地去幫助不同的乳癌病友。如今我已70歲了,仍能奔波於洛杉磯與聖地牙哥兩處的角聲事工,這一切都是神的恩典,能用生命去影響生命,做個安慰的使者,使我的人生更有意義。對我而言,得了乳癌並不是咒詛,而是化妝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