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線: (耶穌論語) 無和有的創造

2016年10月
◇姚錦燊

本專欄從中國古代文化語境講述福音,將耶穌教訓植入漢代。耶穌生於古稱大秦的羅馬帝國,時值漢朝,本文寫漢朝信道者,從一本載錄耶穌言行的《耶穌論語》及口述使徒教訓得信福音,乃由經史入道,安身立命於上帝的救恩。

老子在《道德經》開頭,道出一個對萬物存有的原理性論述:「道可道,非常道……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卻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這段話意譯出來,就是:道是不能言說的。能用語言描述的,已不是那個真實、永恆的道……天地開端,是一個渾融不分的境界,可稱為「無」;而使萬物誕生和不斷衍化的原動力,可稱為「有」。我們常本於無,去觀照道體創生之奧妙;常本於有,去觀照萬物衍化的規則。但是二者出於同一個道體,此乃世人思想所不可及的玄深境界。在玄深之上,還有玄深,深到極處,開出萬化之門。(標點及語譯,參吳怡,《新譯老子解義》,臺北,三民,2013。)

老子絕不是一個機械論的唯物主義者,以為宇宙本體除了物質,甚麼都沒有;如果他是,就不會對物質宇宙,進行形而上的探索。
老子探索,發現宇宙包含「無」和「有」兩個境界,繽紛多彩的物質世界屬於有,有從無而來,無,乃指宇宙存有的最原始狀態。
「無,名天地之始。」宇宙之初,甚麼形式的事物還沒有出現,但也可以說,所有形式事物的本源均已存在,因為使物質成為物質的條件具備。

無的宇宙一片混沌,班固《白虎通‧天地》形容:「混沌相連,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但是老子看這個無,卻能創生,由無變有!「故常無, 欲以觀其妙。」

老子覺得,這事奧妙莫測、不可思議,故稱之曰「妙」,就是奧祕,這其實是上帝「創造」之妙!

有關創造,聖主也談無,但無只是創造工作在上面建造的基礎,不是創造的本源。「起初上帝創造……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創世記1:2),這是無。創造者卻是上帝。

大地無形,物質並未成為真正物質;無,是上帝創造的過程,目的要達到有。《以賽亞書》說:「他創造大地,不是空空虛虛(虛無)……是要給人居住。」(45:18,呂譯)創造的終極者是上帝,目的是為人類。

這麼大的創造動力,原來只來自上帝口中一句話:「有。」《詩篇》:「他『說』有,便『有』。」(33:9)《創世記》:「上帝『說』,要有光,就『有了』光……」(1:3)

老子說:「有,名萬物之母。」產生了條理萬殊的事事物物。「常有,欲以觀其徼。」

有的境界,可用「徼」字形容,是指物與物的區別,界別出這個五彩繽紛、形形式式的世界。

各個物體賦性、賦形,成具不同的發展軌跡,藴含萬法紛殊的原理、規律、範疇和分類。《易‧繫辭‧上傳》說:「物以群分,方以類聚。」

上主也形容,有的創造境界,受造之物「各從其類」(創世記1:11,12,21,24);「造化萬千,又無不合時。」(傳道書3:11,馮象譯)

對於宇宙來源,聖主用創造二字名之,無和有,是手段,不是終極。老子不知道創造,只以宇宙為無和有的互動,自我生成的,此乃最大區別。

老子的無和有,是兩個永恆的互動之因;上帝創造,是一個直線過程。不知創造的老子,看無和有同為宇宙之根,同屬一個道體:「此兩者,同出而異名。」

在他的不解處,只能用一個「玄」字,去形容此中奧妙:「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玄,本意赤黑色,此處意指深遠。玄之又玄,就是又深又遠,深遠又深遠,無限的深遠!

老子未能對上帝名之、呼之,卻只能對上帝創造之工讚歎不絕:「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乃因「上帝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傳道書3:11)

[讀者互動]問題:你認為老子思想和聖經創造觀,是互相矛盾,還是互相解釋的?請將答案寄回或傳回本報,即贈精品或《耶穌論語》。信仰交流:kamsinfo@hkst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