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聽八方: (窗內有情) 《語言暴力》

2016年10月
文/樂人

「你再頑皮,警察叔叔會來拉你!」
「你再不合作,醫生便來打針!」
「你到處亂跑,就快被拐子佬捉了!」
「不把玩具收好,我就把玩具丟掉!」
「你再唔聽話,就踢你出街!」

這些說話,都是一些家長用以對付年幼無知小孩的手法,目的是希望能即時得到孩子的合作,以達致家長操控孩子行為的目的。但是,父母習慣用「恐嚇」的方式管教小孩,使孩子常感到畏懼恐慌,所產生的負面影響遠比實際效益還要大。

文仔四歲大的時候,我便在診所認識他,他是長期患者,每隔三至四個月,便需檢查一次。我所認識的文仔一向不多言語,每次文仔媽媽同文仔應診,一踏進診症室內,就會聽見文仔媽媽吆喝文仔和出言「恐嚇」。「你唔坐好,我就鎖住你……」「你為何不回答醫生的說話,我唔比嘢你食……」「你睇唔到,我就唔比你玩電話……」「你這麼無用的東西,早知就不生你了。」我實在無法理解,是文仔是個頑童,激發起母親用如此的管教方式?還是文仔媽媽本身就是性情暴躁易怒,脾氣惡劣呢?轉瞬間,文仔今天已經是升讀中二的少年人。不過,文仔今天並不能如期覆診了。據聞,文仔因企圖自殺送院搶救,仍需留在深切治療部接受治療。

雖然,我們不能論斷文仔有今天的情況,是因為母親長期威嚇的言語所致,或是有其他的壓力和困難。可是,或多或少,威嚇是一種言語暴力,都會令人產生焦慮、缺乏自信、感到內疚不安等負面思考,甚至直接將問題災難化。例如:有小孩會誤以為考試不合格,整個人生便完結了。人的思考方式與情緒健康,是有莫大關係,懂得正面思考的人,焦慮狀況減少。家長不宜過度斥責孩子,或用不切實際的推斷來恐嚇孩子,反而應該與孩子就問題討論、分析,紓解他們內心的不安,培養樂觀、正面的人生態度!若期望管教更具效力,請從今天起,停止這類言語暴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