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線: 耶穌論語 人難尋道,道尋人!

2017年11月
◇姚錦燊

老子《道德經》14章: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白話意譯:道,是看不見、聽不見、摸不到的。因為看不見,所以叫它做「夷」,即無顔色;因為聽不見,所以叫它做「希」,即無聲音;因為摸不到,所以叫它做「微」,即無形狀。用這三個詞語來形容道,實已窮盡人間語言描述之能事,我們無法究查,道是怎麼一回事!在本質上,道是混然一體的,因為道在外面沒有光亮可識別,在裡面又非昏暗不明;道是連連綿綿的,說不出所以然來,好像回復到原初什麼也沒有的境界。因為沒有形狀和顯象,可以說,道是若有若無的;你若想去迎接道,卻不能見到它的臉龐;你若想去追隨道,卻不能找到它的背項。但是此道自古有之,人若執守而用來治理天下,就能駕馭一切;人若真正知道這個自古已有的道,就能掌握一切綱紀和規律。

在本章,老子做了一個宇宙本源的探索。

宇宙的本源是道,自古有之,且是維繫人類社會之本常。

但當老子要把這道的奧祕呼之欲出,繪影繪聲之際,卻又忽然把它隱藏,只說道是人類知識完全掌握不到的東西!

此中有兩個重點:

一、道是有,不是無。

初看,道似虛無,一無所有,「復歸於無物……是謂惚恍」。

再看,道不虛無,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存有,「……不可致詰……混而為一……繩繩不可名」。

究竟道是怎樣的?老子形容道:無色、無聲、無狀……非明、非暗,亦無蹤影……用了這麼多個「無」字,就是要說明,道是真真實實存在的,不然便什麼也不用說了!

道之存有,乃在無色之色、無聲之聲、無狀之狀、未能察覺之明暗、不可追隨之蹤影……用盡人間言詞,也不能描述道的本體,此所以老子便只能用一個「無」字,去形容道之存「有」,並且努力說明,此道非一無所有,而是真實存有!

具體來說,這個維繫萬有、滋生萬物、有似若無之道,它存在的層次太高了,在物理世界以外,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維度,超越人類語言能力和理性思維,所以也只能用人世間「有」之經驗以外的「無」之境界論述它,說道「不可名」、不可「見」、不可「聞」、不可「得」(觸)是也。

二、既有若無,怎能「知」之和「執」之?

老子非常肯定這道對於人類社會的功用,他說文明之所以能夠持續發展,必須「能『知』古始」、「『執』(守)古之道」。

但是此道「不可致詰」、「不可名」,不可「視」、不可「聽」、不可「搏」(觸)、不可「迎」、不可「隨」,它又怎能被人「知」之和「執」之?

此中留下了一個思想空白。

但是聖主耶穌之教,卻是要填補這個空白:

人難尋道,道尋人!

按希伯來聖典《申命記》,早於我民商、周之世,創天造地的上主已向人類昭示自己:「一切隱祕(未知之事)皆屬耶和華我們上帝;凡昭示了的(上帝啓示)永歸我們和我們子孫。」
奧祕源頭的上帝願將真理昭示人類,首先臨到希伯來民族。但這昭示範圍不限國族,最終也臨到全人類。

這昭示的高峰點,就是上帝降世為人:「道成了肉身(人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

耶穌基督彰顯了什麼「真理」?

就是上帝兒子進入人世,生於一個特定的文化時空,完全履行上帝的旨意。他說:「我來了,為要照你(上帝)的旨意行。」這話充充足足反映了,完全人性可以怎樣對上帝旨意完完全全順服,這位蔭䕶全宇宙的上帝,也就在這種關係裡,真真實實成為人類的父親(因為罪惡的本質,就是背叛上帝)。

基督所彰顯的「恩典」,就是永恆上主一貫地對待眾生以至人類的恩慈。昭示真理,也是恩典之一種。

所以「上帝在肉身顯現」(基督降世為人),這事打破了受造物與造物主關係之間,因為罪惡所造成的隔閡,完成真正的天人合一。

[讀者互動]問題:你認為人憑自己能尋道嗎?請將答案寄回或傳回本報,即贈《耶穌論語》(耶穌談話全記錄)。本專欄從漢代語境講述福音,用中華文化介紹基督,歡迎回饋:kamsinfo@hkst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