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聽八方: 師心童心 有心人

2017年11月
◇ 曹綺雯

早前為一個探訪訓練課程主講了一個課題:「如何關顧罕見疾病殘障朋友」。報名人數竟達70人。我感到這些參加者必然是有心人,因為現今人們都認為時間就是金錢,要花時間探訪已很難得,還要花精神去學習如何關顧,必然是認真地想把這事情做得更好。

我以小腦萎縮症為例,簡述這病況及病友需長期面對病苦的折騰。認識這情況後,也許人們會問:「那我們可以為他們做些什麼?我應該怎樣關顧他們?」可是,我說應把問題倒過來問:「他們需要我們為他們做些什麼?他們需要怎麼樣的關顧?」這看似相同的提問,但心態完全不同。前者多憑藉自己觀察,自己作出結論;而後者則以病友為本。因此,我邀請了兩位罕病朋友前來現身說法。他倆不約而同地談及「尊重」。他們說非常感激義工們的熱心,不過有時「熱心過度」,把他們當作小孩子般看顧!這使他們感到不安,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他們期望義工們要看情況,假如病友做得到的,就耐心地讓他們完成;若看到他們真的做不到或太危險時,幫忙一下就可以了。當然,義工反映有時難以判斷,也就先幫忙免生危險。這真要憑經驗和坦誠溝通。或者細意問一句:要不要幫忙?那就大家都好。還有一些義工往往一廂情願地認為病友思想一定很灰,生活必然枯燥,家庭肯定出現問題……於是便喋喋不休地意圖開解他們。誰知這反增添了他們的煩惱。他們本已生活得好端端的,只想出來輕鬆地玩玩,卻被迫接受思想教育。 

我想,這是義工的「盲點」。所以總結時我提問:假如關顧者需具備六個心,猜一猜是哪六個?他們很快便回應:愛心、耐心、細心、同理心、責任心。那還欠一個呢!他們沉默良了。

我說:是「謙卑的心」。這會讓關顧者掃除「盲點」。事實上義工很容易不自覺地滋長出「強者」心態,因為面前的被照顧者的確是連拿一杯水也潑瀉,寫一個字也不能,體能上強弱懸殊自不待言。義工為保安全,經常會說:不要動,我來幫你!所以義工是一名慣性「強者」。

到底什麼是謙卑的心?聖經說:「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强。」(腓2:3)。這樣,當我們與殘障朋友相處時,不會只看到他們是弱者,倒看到他們堅忍無比的生命力,他們克服困難的智慧,甚至「身體軟弱,心靈強壯」!若我們警醒自己有謙卑的心,在關顧別人時必能以平等的心態處之,在言語和行為上更懂得尊重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