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猶太人在香港的生活

2017年11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賴子通、鄧玉蘭、趙秀華及周簡艷珍

香港的猶太人主要從商或是專業人士,許多在中國內地經營或投資的猶太人,也會常來香港。猶太人與華人的價值觀相近,著重道德倫理及子女教育。在歷史背景上也有相似之處,曾為民族努力抗爭,受過逼害和歧視。

他們有強烈的民族認同感、凝聚力及生活特式。港島有三間猶太會堂:羅便臣道的莉亞堂及香港聯合猶太會,還有花園道的Chabad-Lubavitch會堂。猶太教社區中心設於羅便臣道的雍景台,內有圖書館,收藏有關猶太文獻和歷史文物的資料。中心也是他們舉行社交活動的主要場所,裡面提供猶太餐飲、宴會、文化及康樂活動。

外觀

傳統的猶太人服飾保守,女士很端莊,穿長袖衫長裙。男士穿黑白色的長袖衫長褲,加上帽子,喜歡蓄鬍子,甚有威嚴。現代的年輕猶太人服飾西化,但一般不會性感暴露。

飲食習慣

香港甚少猶太教餐廳,而且一般只招待猶太人。猶太教對飲食有嚴謹的規條,合格的被稱為《Kosher》食品,就是教規中《潔淨、完整、無暇》的意思。肉類一定要經猶太社區的屠夫處理,屠宰方法是盡量減少動物受到的痛苦,之後在運送及烹調的過程中,肉類都不能被異教徒直接觸碰。對蔬果同樣有嚴謹的要求,猶太人的農田有耕作規定,農產品不能有昆蟲。因此嚴守禮法的猶太人只能到指定的餐廳用膳。

婚嫁

猶太人非常重視婚姻,因為家庭是一生幸福的關鍵。傳統的戀愛觀較為理智,認為輕率的熱戀常會導致不幸的後果。他們提倡娶妻不重視美貌,而是重視品格、學養和家庭背景,所以學者的女兒最受歡迎,因為她們會是好母親。婚後妻子尊敬丈夫為家庭之首,丈夫供養愛護家人。

傳統上男人只會娶猶太女子,因為相同信仰能令家庭穩定並傳承文化。猶太教並非傳道的教,若母親是猶太人下一代才是猶太人。不過現代也有娶非猶太裔的,妻子若想兒女成為猶太人,便要花許多年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並要讀書考試,經過非常複雜的程序後,才得祭司批准成為猶太人。

教育

香港猶太教國際學校(Carmel School Association)提供幼兒教育、小學及中學課程,給來自不同地區的猶太裔學生。課堂以小班教學,除了主要學科,每天也有宗教課。有些華人家長仰慕猶太人的成就,便把孩子送去讀書,但多數不能適應其宗教文化而放棄,反而猶太人不大在意孩子入讀名校。事實上,許多傑出猶太人的求學之路與眾不同,例如愛因斯坦和愛迪生都因成績差而被退學,但他們在家中按照自己的興趣學習,最終成就卓越。

猶太人認為孩子屬於上帝,父母只有教養權。每個孩子都很獨特,有自己的人生路,因此父母努力發掘孩子的才能。家庭教育備受重視,母親會親自照顧孩子、培養生活習慣和情感發展。父親教導宗教情操和道德價值,每逢安息日父親都會帶領全家頌讀經卷,並為孩子祝福。

閱讀和思考

猶太人在三千年前已經甚少文盲,因為父母教導孩子閱讀經典,傳承知識,博覽群書。他們非常重視書籍,也是全世界公認為最有閱讀習慣的民族,而且讀書並非只為賺錢享受,而是追求智慧。博學、健談、幽默,是猶太人的特色。最優秀的孩子會成為拉比,專門研究教導經典,其他的才是科學家、商人或專業人士,可見他們對學識的重視。孩子從小就被訓練去獨立思考、從多角度去研究、發問、表達意見,並接納別人的不同見解。

各種優良傳統令猶太民族人才輩出,有很多地方值得華人參考學習。

參考資料:《猶太人的親子教育 – 讓孩子嬴在終點》作者:劉清虔。浸信會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