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旋律: 恩典的光彩

2017年6月
南丘

筆者與錦玲夫婦在《號角》年會上相聚

錦玲憑著這幅作品,第一次獲得藝術大獎

陳錦玲並非所謂的「天才」畫家,她在41歲以前沒有碰過畫筆,然而神(上帝)對她有美妙的計劃和安排。在兩個女兒出生之後,神送給她一支生花妙筆,使她從此踏上鋪滿色彩的人生之路。

最年輕和最年長的學員

2004年,錦玲生下小女兒後不久,就莫名的憂鬱,她擔心相夫教子的生活會很難熬。「難道我的一生就止於此了嗎?」她時常這樣問自己。那時候,她剛受洗不久,信心還不是很足。所喜的是,她懂得依靠神來解決自己無法解決的困惑。儘管當時的錦玲還不習慣禱告,卻仍是一句一句、慢慢地將自己的心事向神訴說。神是慈愛的、有安排的,祂的關懷無微不至。

錦玲在禱告後,腦子裡呈現出很絢爛的色彩。她自言自語:「我是不是應該學畫畫呢?」出乎她的預料,星期天在教會,牧師宣佈一項新活動:教會要為老年人開設一個短期繪畫培訓班。感謝主!錦玲知道,神垂聽了她的禱告,並為她作了安排。於是,她報名參加了繪畫班,成為班裡年紀最輕的學員。

錦玲非常珍惜這次機會,老師教的筆法和技巧,她總要十遍、百遍地反覆練習。她常常揹著女兒,忘我地、專注地投入到繪畫當中。班上的婆婆、伯伯被她的精神感動,寧願放棄他們的練習時間,爭相為錦玲照看孩子,好讓她能夠集中精力學習。

這個培訓班只有四個月,錦玲卻因此踏上了繪畫路。要照顧年幼的孩子,應付家庭各種瑣事,還要不斷地練習畫畫,錦玲也曾因此累病過,但神賜給她的那支畫筆,卻從未離過她的手。2010年,她給孩子報名學繪畫時,也為自己報了名。和孩子們坐在同一間教室裡,錦玲一點都不在乎自己的「特殊身分」,她眼裡只有色彩、線條、透視和空間。

用繪畫榮耀神

錦玲意識到,光有美術的技巧不足以服侍神;若想成為神手中有用的器皿,還必須在神學方面加以鞏固。徵得丈夫同意,她報名參加了教會的佈道培訓。令她沒有想到的是,她僅對牧師說自己有繪畫恩賜,牧師便毫不遲疑地,將出版《見證集》的美工職位安排給她。

面對如此重要的工作,錦玲心裡既興奮又忐忑。興奮的是能參與如此聖潔的工作,這是神的鼓勵和恩典;忐忑的是自己僅有業餘水平,很害怕辜負大家的期待。「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侍,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得前書》四章10節)神的話再次在錦玲的耳旁響起,她鼓足勇氣,在白紙上畫下第一筆色彩。

《見證集》圖文並茂,真實生動,出版後大受歡迎。不少還未認識神的朋友,讀了這本書心有觸動,錦玲看在眼裡,喜在心中。原本她很害怕,自己是個毫無作為的家庭主婦,如今她明白了,「聖靈顯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處。」(《哥林多前書》十二章7節),並因此立志用繪畫榮耀神。

心志立定了,錦玲的畫藝更加錦上添花。隨後不久,她的畫作在美術展上接連獲獎,這使她對藝術的追求又踏上一個新的台階。到了2013年,錦玲又聽到神的呼召。

教會的傳道人給錦玲一個電話號碼,原來是《號角》澳洲版的責任編輯,錦玲因此加入了報紙的創作隊伍,負責主題插畫和圖畫聖經故事的創作。「這是神給我的工作。」每次提起畫筆,錦玲就先對自己說,「加油,一定要努力做好!」她認真對待每一期繪畫,並不斷加強靈修。從她細膩地創作,不難看出她為這份神聖事工所付上的熱情和心血。

有一個小插曲,一輛小巴上放著《號角》月報,一位來自菲律賓的旅客,在巴士上翻閱那一期的報紙。他看不懂中文,只看圖片。當他翻到其中一頁時,問司機:「這畫的是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嗎?」那幅畫,正是陳錦玲畫的好撒瑪利亞人故事。

追求更高

2015年,年過50的錦玲,在藝術上仍有強烈的求知慾,她要進專科學院接受專業培訓。「什麼?」丈夫聽完她的想法後,嚇得叫了起來,「一把年紀了,專業訓練可不是鬧著玩的,你確定自己受得了嗎?」

錦玲給丈夫遞過一杯熱茶,滿懷信心地回答道:「你看,茶葉泡在滾燙的熱水裡,就能將水染成深沉的顏色。把我想像成茶葉吧,神的恩典就像一壺滾燙的熱水,不將我浸泡到杯子裡,怎能將榮耀神的色彩擴散出去呢?記得我們時常唱的那首讚美詩嗎?只要交託在上帝手裡,我們就沒有難成的事。」丈夫被錦玲說服了,很樂意分擔家務和照看孩子,全力支持錦玲去進修。

經過兩年的刻苦學習,錦玲以優異成績獲得高級文憑證書,但這並不是陳錦玲所要抵達的藝術頂峰,她有更大的理想和更遠的抱負。隨後,在激烈的入學競爭中,她又贏得了澳洲國家藝術大學學士文憑的深造機會,從2017年起,她在嶄新、但更艱辛的大學征途上昂首起步。

陳錦玲的故事,鋪滿神恩典的光彩,祝願她能在學術和藝術領域再攀高峰,同時也期待她在不遠的未來,能為榮耀神,展示出更新更美的生命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