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寶鑒: 健康資訊

2018年4月

小心「加濕性肺炎」
秋冬季氣候乾燥,很多人使用加濕器,有不少因使用不當而患上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哮喘等,統稱「加濕性肺炎」。專家提醒,空氣中濕度過大,呼吸道抵抗力下降,易滋生細菌引發感染。為防止細菌滋生,加濕器應每天換水,每週清洗一次;最好使用涼開水或純凈水,因自來水中礦物質多,經加濕器霧化後,微小礦物質顆粒會飄入空中,進入肺部可能引發肺炎;加濕器不宜一直使用,最好早中晚各開半小時,避免「濕」過頭。

豆製品對心臟健康未必有明顯幫助
豆類食品長期來一直被不少人視為是肉食的健康替代品;專家擔心人們吃紅肉、加工肉製品後會更易於罹患心臟疾病。近日的新研究發現,豆製食品對人的心臟健康未必有明顯幫助。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宣布,未來應該不會再允許廠商在豆製食品上貼上「有益心臟健康」的標籤。素食聯盟負責人則表示,大豆蛋白質的真正價值在於它有助於人們減少自己的肉類攝取量,很多人並非純粹是為了防治心臟病而去食用豆製食品。

幹細胞緩解疼痛
據最新的研究,幹細胞具有重建、修復功能,可用於治療退行性病變,並有著抗炎、調節免疫的效果;而幹細胞來源則可從胚胎、羊水、胎盤、人體本身和臍帶血等取得。從胚胎萃取幹細胞是取自未成熟的胚胎,在美國並不合法,具極大爭議。從臍帶血取出幹細胞則有較為簡單、易行、安全,作用強度大、衝擊力強、作用一致等,且幹細胞含量較多,是目前普遍較多人接受的治療模式,有著最好的抗炎症活性、免疫調節能力及促進組織再生能力。

食生蠔染弧菌致喪命
一名55歲德州婦人Jeanette LeBlanc前往路州探訪親友時,二人合吃超過兩打生蠔。36小時後感到身體不適、呼吸急促,腿部和身體其他部位的皮膚也出現紅疹。醫師診斷是弧菌感染,住院治療21天後不治身亡。聯邦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醒民眾,應儘量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經煮熟的貝類,如牡蠣等食物;此外,身上若有(包括割傷、刮傷)傷口,應避免直接接觸海水、鹽水等,或用防水繃帶保護傷口。

親餵母乳減糖尿病風險
美國一項為期30年、逾1,200位婦女受訪的研究成果顯示,比起其他從未親餵母乳者,親餵母乳6個月或以上的女性,罹患第2型糖尿病機率降低47%;親餵母乳6個月或以下的女性,罹患糖尿病機率則降低25%。研究人員指出,親餵母乳會促進胰臟中分泌的激素發揮保護作用,控制血胰島素濃度及血糖。這種現象不分種族、是否罹患妊娠糖尿病,也不論孕前生活方式、體型及其他代謝的風險因素,暗示潛在機制或為生物性的可能。」

華裔高中生研發癌症新藥
就讀於博根高中醫學院(Academy for Medical Science Technology)的17歲華裔高中生Katherine Dai,以對靶酶PINK1在非小細胞肺癌代謝途徑的探索,入圍今年「雷傑納隆科學獎」(Regeneron Science Talent Search)半決賽。
母親家族世代從醫,但曾祖母卻因癌症去世,同為醫師的祖母卻無能為力,傷心欲絕,在其幼小的心中留下深刻記憶。她上高中之後就希望通過在實驗室的學習,對癌症治療探索新道路。
父母均非科研工作者,但Katherine頗受家庭影響,不僅愛好廣泛,也非常喜愛中國文化,「我跟隨父母去過上海、北京、廣州,他們向我介紹各地的文化、習俗,我也非常喜歡中國美食,並為我的華裔背景而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