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從台灣到芬蘭

2018年8月
蕭春美

我在台灣出生、長大、受教育、大學畢業,工作十幾年。之後,因為跟芬蘭人結婚,來到他鄉北歐芬蘭,一個跟台灣完全不一樣的國家。在這裡住了18年了,如今,這個他鄉,已經是我的第二個故鄉了。這邊的月亮,怎麼看,都跟台灣的一樣圓、一樣美,甚至更清晰,因為芬蘭的空氣品質,比台灣好。
月是故鄉圓,講的是心裡面的感覺。心在哪裡,故鄉就在那裡。

剛來芬蘭時,我跟台灣同鄉曾嘲笑說,這裡是鳥不語、花不香,甚至鳥不生蛋的地方。心裡一面往台灣倒,看芬蘭怎麼都不對勁,總是嫌東嫌西,物價貴,天氣冷,看不懂,聽不懂,芬蘭語又難學。一下子,從高級知識分子,變成又聾又啞,目不識丁的土包子。誰不日夜想念故鄉呢?事事都跟故鄉比,想吃的吃不到、買不到,又不會做,商店又早早關門……

還好這樣的情況,從學習芬蘭語之後,就慢慢地好轉。我對學習新語言充滿興趣和熱誠,語言真的是進入新國度的鑰匙,耳朵漸漸聽懂,眼睛漸漸看懂,心靈就漸漸向新國度打開。在芬蘭有人這麼說,世界上最難的語言是中文,其次是芬蘭語。我兩者都會,感到好驕傲啊!哈哈,這是自我安慰一下。

接著是文化隔閡,小事大事,自以為是,都會不時帶來文化震撼,很惱人。還好,我跟芬蘭人一起生活,點點滴滴地學習深入他們的生活文化。相處久了,觀察發現跟芬蘭人相處其實很簡單。誠實、尊重、守時、重視隱私,人際關係的界線分明,工作時公私分明,自我中心等……是他們非常重視的行為價值。這些跟台灣非常不一樣,但知道了就好辦事,心裡就不會常起疙瘩,犯嘀咕,跟他們相處就自在容易些。當然,這些事不是一兩天、一年半載就懂得,都是經過很多摩擦,跟別人交流後學會的。不容易啊!

說到跟別人交流,這是進入新國度的另一把鑰匙。中國話說,不打不相識,這是真的。打了就相識了,跟自己人,跟外國人,跟本地人多交流,才會對本地有歸屬感。我跟台灣人,中國人,外國人,芬蘭人都有往來,透過交談,從他們的生活經驗中,我學到很多事。另外,我也在芬蘭人的單位工作,透過工作,了解這個社會更多更深入。我越來越喜歡這個國家,心靈的認同感就越來越強。回去台灣探親時,會不時地想念芬蘭的好,雖然離開的時間不長。

最後,我要提到信仰自由。我剛到芬蘭時,碰到一位從美國來的台灣牧師,她在大學畢業後,就去了美國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有豐富的他鄉奮鬥的經驗。她說,哪裡可以自由敬拜上帝,那裡就是好地方。芬蘭是個可以自由敬拜上帝的國家,敬畏神的人很多,這個國家把公義、公平、公正,執行在日常生活中,不盡完美,但比台灣好太多了。我以芬蘭為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