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線: (梁言善語) 人性與非人性治國

2019年4月
◇姚錦燊

老子《道德經》31章原文: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 則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哀悲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白話

精銳部隊不是吉利東西。誰都厭惡它,有道之人不想見到!
按古禮,生活習慣以左方為貴,但打仗時,就要靠近右方了。
戰爭是不吉利的,非君子想要,如果不得已使用,最好淡然處之。勝利也不要得意。得意, 即喜歡殺人,喜歡殺人的,不會有人民擁戴他!
左右方位是有分別的:辦吉慶事靠左,辦凶喪事靠右。所以打仗時,副將軍應站在左邊,上將軍應站在右邊。這等於說,打仗如同辦喪事——殺傷眾多,要帶悲哀心情。
戰勝又如何?要像喪禮處理啊!

淺說

本章及前章,有一個與儒家相近的觀念:對合乎人性之事——人民幸福——加以肯定,對非人性行為——殺戮戰爭——加以否定。軍隊不應視為立國之本。
周代之末各學派,有稱為法家的,幫助群雄稱霸:擁抱強大、擁抱統一、擁抱權力、擁抱軍事,秦朝之所以能夠統一天下,即靠法家思想。其實法家理想,也就是華夏歷朝代、各帝國的思想——國家一定要在國君手上強而統一。
實現方法是靠軍事。因為國君關注,誰為強者?但這關注,卻非出於普遍人民意願,寧可法家表表者韓非子在《二柄》說:「二柄(兩種權力)者,刑、德也⋯⋯殺戮之謂刑,慶賞之謂德。」若是未能以寬賞方法收買民心,便用殺戮去達成統治意志!
殺戮,即以絕對武力去達成絕對意志,不惜犧牲對方。在民間,為鎮壓。在國際,即攻伐。二者均須使用軍隊。所以國君無不看重軍隊的,因為軍力是權力根據地。
但是軍事行動後患無窮。前章說:「其事好還」,將有報應。本章說是「不祥之器」。可見老子的核心思想不是法家。
「夫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這話呼應《孟子·梁惠王上》所描繪的春秋戰國: 「今夫天下之人牧(國君),未有不嗜殺人者也。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伸長脖子)而望之矣。」
用殘暴對待人民,古代司空見慣。但此老子言,卻與孔、孟以道治國的呼籲相呼應。不可「殺人」為尚——即不可為了「統治」去鎭壓人民、攻伐別國,也不可將已意凌駕民意。
「民為貴⋯⋯君為輕」,見《盡心下》14。
大國非為尚、一統非為尚、功勳非為尚。

人民幸福乃為尚!

下面說,如果「不得已用之(兵)」,即必須打仗,也絕不可遺失人性:「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哀悲涖之,戰勝以喪禮處之。」即不可看戰爭如吉慶事,要哀痛如在喪禮,因為殺傷很多人。
都是尊重生命的思想。隱約可見的觀念是: 人民比國家重要、民生比國運重要、自由比統一重要。法家思想不合老子。

思考

有一段聖經歷史:基督在被釘十字架前一晚被捕,門徒拔刀相抗。基督吩咐門徒:「收刀入鞘吧,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2然後親自動手, 醫好那個被刀砍傷的人,自己從容就義。比較基督的從容和老子的反戰,你有什麼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