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職場撒馬利亞人

2018年10月
熊燕

金秋十月是個收獲的季節。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有物質方面的收獲,也有精神上的收成。

職場如戰場
作為一個多年在法國的中文老師,我的工作使我可以養家糊口,也使我能幫助學生學習漢字,了解中華文化,發揮自己的專長,得到了人們的稱讚和尊重。
在我成為基督徒後,知道我們一生的價值在於榮耀神(上帝),而榮耀神、服事人的第一戰場,我認為是職場。在職場裡,牧師、弟兄姐妹不在身邊,是不是堅持自己的信仰,沒有人知道。世人的價值觀,向來是敵對基督的,帶給基督徒很大的試探和攻擊,所以說職場如戰場。
很多信徒因為軟弱和看重眼前的利益,忘記或故意忘記自己的身分,言行與不信主的人毫無軒輊。撒旦在職場要攻擊的,就是這些「只是星期天的基督徒」。相反地,在職場上孤軍作戰、活出信仰、忠心誠實地工作的人,是一個在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不隨波逐流的「撒馬利亞人」!

撒馬利亞人
撒馬利亞人是猶太人的遠親,是猶太人與外族通婚的後裔。在猶太民間,撒馬利亞人與猶太人互相不來往,長達數百年;猶太人因撒馬利亞人的血統不純正,而鄙視他們,寧願繞道而行,也不進入撒馬利亞境地。為撒馬利亞人正名,並戴上桂冠的,是耶穌。
在《聖經•路加福音》中記載,耶穌面對著一群猶太聽眾,講了這樣的故事:一個猶太人被強盜打劫,受了重傷,躺在路邊。有兩個猶太人分別經過這個可憐人的身旁,一個是地位高貴的祭司,另一個是身分優越的利未人,他們都視而不見、不聞不問,不理會那被打的人,從旁邊走過去了。惟有一個被猶太人敵視的撒馬利亞人路過,不顧種族隔閡,動了慈心,親手照應他,用很貴重的酒和油為他擦洗包裹傷口,又把他送進旅店,拿出錢來支付住宿費用,還請店主照顧他。
因著這個故事,「撒馬利亞人」便成了「好心人、見義勇為者」的代名詞。在工作中,你是那個「祭司」?或是那個「利未人」?希望你兩個都不是。那麼,你願意作一個為別人付出額外代價的「撒馬利亞人」嗎?
人人都渴望在生活有需要、艱難的時刻,遇到這樣的「撒馬利亞人」――拋除偏見和文化差異,用愛心和憐憫心去幫助他人。然而,在職場上做個「撒馬利亞人」,要面對多重的壓力,和同事們的冷眼相待,常常吃力不討好。我們願意做出超越平時義務的範圍,甘心做一個「撒馬利亞人」嗎?

職場的收獲
我的一個初三學生拿伊穆,讓每一個老師都頭疼、痛恨,他成績差,上課又喜歡搗亂。我方法用盡,從開學到期末,他都是吊兒郎當的樣子,學校拒絕他升上高中。當我知道了學校的決定那一天起,我起初和其他老師一樣,先是心中鬆了一口氣。
有一天,在課間休息時,我心裡有個意念,不斷盤旋腦海並問我:「今天你的鄰舍在哪裡?」其實拿伊穆離開學校,作為他的老師,我也不再對他有什麼義務了。為了幫助拿伊穆,我多次和他的家庭聯繫,這個問題學生,有個問題家庭,爸爸拋妻棄子,母親性情軟弱,不擅管教,且長期失業。拿伊穆有家卻沒有人關愛,自暴自棄。我無力改變他們的現狀,但還想在最後做點什麼。
在放假前,我約見了他們母子倆,聽說拿伊穆打算去學廚藝,我鼓勵他好好學習,我會是他將來餐館的第一個客人。他出去後,我握住拿伊穆媽媽的手,鼓勵她要剛強起來,孩子會慢慢懂事,情況會好起來的。她流著眼淚說:「學校沒人想見我,拿伊穆成了『垃圾』,我沒想到您還願意最後見我們!」送她出門時,我擁抱了她。唯願當她心裡作難的時候,想起這次「告別」和對話,能帶給她一些安慰和溫暖。
作為一個基督徒,在職場上忠心,任勞任怨,是很好的見證。要是我們還能多走一步,見義勇為,為有需要的人付出愛心,做個好「撒馬利亞人」,那就是工作中最美好的收獲;這樣的收獲,是超過任何物質,超越精神的!讓我們都在職場上實踐基督價值觀――成為愛的管道,榮耀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