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銀髮人口增長•政府福利多樣

2018年10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伍志婷、黃熾明、胡明慧、吳洛曦、楊佩珊、黃玲玲、唐泳欣、譚皓晶、梁家如、周簡豔珍

根據政府統計處於2017年9月8日發表的最新人口推算數字,65歲及以上長者的人口,估計在未來20年將增加超過一倍。即是長者人口由2016年的119萬(佔總人口的16.6%)上升至2036年的237萬(31.1%)。長者人口超過230萬的情況,將最少維持30年;直到2066年,長者人口推算達259萬(36.6%)。

因此,長者設施、經濟狀況、精神心理狀態,都是我們需要關注的。以下提供一些相關資料,給長者作參考,讓他們能安享晚年。
各項老人措施與現況:

1) 長者咭
社會福利署自1994年開始,推行「長者咭計劃」,讓65歲或以上的長者,享受政府部門、公共機構及私營機構、商戶提供的優惠或優先服務。優惠涵蓋衣、食、住、行等生活各層面。2011年9月社署公佈,長者咭參與計劃的商號共有2,691間,門市總數達7,482間。優惠種類方面,最多是購物(45%),其次是診所(37%),其他方面還有交通、飲食及旅遊等。現時香港人口不斷老化,持有長者咭人士的數目,只有增無減。

2) 長者醫療券
政府為了減輕長者和其家人的醫療負擔,設立醫療券,受惠年齡由65歲起。今年,每名長者除了得到2,000元的醫療券金額外,在6月8日亦獲發一次性額外1,000元的醫療券金額;而醫療券的累積金額上限,於同日起已提高至5,000元,並成為恆常措施。

3) 長者的健體設施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在全港18區的92個康樂場地,增設免費「長者健身園地」,讓他們可以經常享用,保持身心健康。自2002年1月起,引入超過10種適合長者鍛煉體魄的健體設施,分別設於全港各區的公園、遊樂場及休憩場地。

4) 長者經濟能力
社會向來關注對基層長者的照顧,同時也留意中產長者大增的趨勢。據統計顯示,香港三十萬戶純長者家庭中,就有三萬九千户擁有外傭,十年間增幅達兩倍,這表示愈來愈多長者家庭,或其子女有能力聘請外傭。另外,超過四成的居家長者,住在私樓,當中超過四分三是自置物業,其中逾八成已經完成供樓,這些都表明了,大部分長者生活條件並不緊絀。

5) 家居評估及改善計劃
本地研究人員指出,65歲及以上的長者,跌倒情況嚴重,平均每年5個人中就有1人跌倒;因跌倒而受傷大約佔75%,傷者通常是頭部創傷和骨折。從跌倒案例中,發生在室內佔47%,戶外為53%。此外,超過五分之二的跌倒致命個案,是在家中發生的。為識別高風險長者與評估環境因素,部分機構特設訓練義工做家訪,及早改善他們的家居環境。截至2017年6月30日,香港已登記義工總數有1,278,783人。

6) 長者地區中心及長者鄰舍中心
政府鼓勵長者善用居住或鄰近地方的長者中心,參與各類文化、教育和康樂活動,以擴闊社交圈子。根據社署資料,全港有210間中心可供長者使用。

7) 安老院舍照顧服務
安老院舍照顧服務專為65歲或以上,因健康或其他原因,而未能在家中居住的長者,提供住宿照顧服務及設施。至於年齡介乎60至64歲之間的人士,亦可提出申請,但必須提供有關證明,例如醫生證明書。截至2018年6月30日,香港安老院舍分別有私營公司提供51,328個宿位(69%),非牟利機構提供23,342個宿位(31%)。

總結
綜合上述所有的資料,香港老人生活質素的確有所提升,社會福利逐漸完善。只是人口老化亦隨之增長,帶來更大的醫療與社會福利需求,構成對社會經濟及整體醫療等一連串的壓力。冀望政府能制定長遠人口政策和發展策略,同時鼓勵年輕人及早未雨綢繆,並承擔供養父母的責任,讓人口老化問題得著舒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