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找到你心中的烏龜

2017年8月

寓言故事中的烏龜,證實了「慢」不一定會輸給「快」的兔子。在現實生活中,「快」是否必定會贏?「快」,真是理想生活的正確速度嗎?早已盛行「慢活」的國家,近年成為匆忙的都市人的喘息空間。心理醫生稱追求慢活為「找到你心中的烏龜」。步伐如兔的人,是否也正在追尋心中的烏龜?

慢活之道

「慢活」是一種生活哲學,「慢」字從心,既有緩慢,亦有不畏與無懼的含意。慢活包含生理與心理狀態,是一種不慌、不忙、不徐、不躁的生活形態。慢活就是放緩腳步,以適當的速度去感受當下的生活,在順然與追求之間取得平衡。人類社會走向工業化,「快速」便成為理所當然的生活模式,進入21世紀的資訊時代更不在話下。《慢活》一書的作者卡爾・區諾黑形容現代人凡事追求速度的傾向,已達到「戀速、沉溺」的地步。「慢活主義」倡導人類對生命更珍視、對生活環境更關注。

慢活節奏

大地按時令更迭,其節奏好比《四季》交響曲;穿插於「快板」與「不太快的快版」之間,曲與曲之間有停頓、獨奏和喘息的空間。慢活是以音樂用詞Tempo Giusto(正確的速度)取得生活上的平衡;即該快則快,該慢則慢,在適當的位置用適當的速度。Tempo Giusto是作曲家用以提示演奏者於每一次速度變更後返回樂曲的原有速度。有經驗的演奏者能憑直覺掌握,不然便會產生節奏不協調的現象。同樣,人若不按正確的速度生活,身心靈便容易產生不協調;人與人、與環境便難以達到和諧。「慢城」的公共設施置有「蝸牛」的標識提醒市民慢活,這正發揮了Tempo Giusto的作用。

慢城文化

衍生自「慢活主義」的首個「慢城(Slow-City)」是意大利的奧維亞托小鎮(Orvieto)。這裡的人口不超過5萬,城內的噪音與交通流量均受特別管制,核心區亦限量容許有霓虹燈、超市和快餐店的存在。慢城主張市民使用當地的食物和產品,農民可獲政府配給公地作自耕,賦有當地傳統象徵的產品會得到特別保護。慢活主義的核心是建立歸屬感,因此飲食對於慢城人是一種促進人際和社區融和的方式,餐桌就是人們生活的中心。慢城生活具有活在當下、取於當地、保護環境和捍衛傳統文化的理念。漫步在奧維亞托小鎮,仍可感受到中世紀歷史留下的痕跡,在小店、街頭和市集皆可見到人與人在攀談,充滿融和的氣氛。

慢活救地球

快速生產與高速發展,使人類大量消耗熱能,使地球生態系統過度累積碳量,影響全球氣候變化,現代熱力學稱這現象為「失序」。慢活勸導人們儘量以單車代步,既可減省汽車造成的環境污染,慢騎單車亦可悠閒自在地感受陽光下輕拂的微風。「慢食運動」闡揚的細嚼慢嚥,對人類健康大有裨益。急速生活容易使人錯過眼前的景物,慢活則可帶來更多思考的空間,免於出錯、更能發揮創意。

卡爾・區諾黑認為慢活既能使人快樂健康,亦可增加生產力。距離香港最近的慢城台灣,自2001年全面實施每週五天工作、並鼓勵國民出門旅遊、親近大自然,藉此紓緩壓力、補充能量。台灣一些企業發現,給予員工適度的休假,反而提升了生產力。

慢活有助人類返回生命主軸。如何找到心中的烏龜?其實《拯救地球(Heal the World)》的歌詞中也有答案――到那兒的路很多……營造一些空間,創造一個更美好的地方,Make it a better pl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