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女強人的搖籃-香港

2019年5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胡明慧、廖恵堂、唐泳欣、伍志婷、黃熾明、陳錦壽、梁家如、周簡豔珍

香 港、內地和台灣的女性,皆在中華文化的家庭與社會背景下成長。不過一般認為,香港女士無論金錢、事業、思考上,都反映出獨特性強及自主性高,在其他東南亞國家突圍而出。
在中國傳統的父權社會裡,女人扮演從屬的家庭角色。後來英國管治時,西方文明所帶來的衝擊,使它和華人價值觀混合,創造出獨特的香港文化。隨著二戰的結束,香港經濟崛起,讓婦女能投身社會工作,因而地位有明顯的改善,為日後在家庭、職場、社會的角色奠下基石。
昔日香港父母流行說:「女仔讀咁多書做乜吖,搵個好男人嫁咗仲好啦!」政府直到1971年,實施六年免費教育,讓所有兒童得以入學,自此香港的女孩,不再受到家庭經濟及保守觀念的影響,讓她們藉著學識,加強個人在勞動市場的競爭力,與男性同享均等的就業機會。如今她們已是才高八斗的高薪一族,而大部分女士結婚後,仍會繼續工作,甚至出現了「家庭主夫」,悄悄地改變了「男主外,女主內」的舊有思想。
二十世紀80代起,香港開始步入知識型社會,服務行業越來越蓬勃,對白領階層的需求日益增加,那時的女性具有相當學歷,加上經過數十年的教化,很多香港人擺脫了重男輕女的想法,女性職業及管理崗位的人數,亦不斷上揚。2018年4月,香港大學調查發現,香港有51.1萬人是千萬富翁,女性佔46%,令「女強人」成為香港女土的代名詞。
根據婦女事務委員會推出2017年版《香港女性統計數字》,在2016年,15歲以上的女性人口中,78.6%擁有中學或以上的教育程度。有關工作方面,女士擔任文書支援人員、服務工作及銷售人員,相對於男性的比例為高。除此之外,經理和行政級人員、專業人員與輔助專業人員也普遍攀升。
過去十年,按性別劃分的各界別專業人員數目,女性專業人員持續增長,例如註冊會計師,男女的百分比各佔一半;持有執業證書的女律師則48%;註冊女醫生為31%。只是具專業資格的女工程師僅得7.6%,跟男士相比,數字依然偏低。至於公務員、高官、立法會議員等,許多都是女士,亦有不少首長級的公務員,足見女性的社會地位徹底提高了。
時至今日,尚有一些男女平權落後的地區,女人還沒有出頭天。反觀香港兩性平等可說發展成熟,女士生於香港,確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