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耆人最難忘的聖誕

2017年12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洪佩楠、陳泳薇及周簡艷珍

馬錦華作為一位耆人,眨眼已度過六十個聖誕,累積了不少聖誕經歷。若要數最難忘的聖誕,相信漏不了以下多個特別經歷:

聖誕燒春雞–觀塘華都餐廳的聖誕大餐

兒時家境清貧,難得有嚐西餐的機會,但在聖誕節卻是例外。兒時在教會常有一位說英語、懂潮語(勿誤會,不是現時流行的潮語而是潮州話)來自美國的宣教士。他為了讓窮家孩童有一個難忘的聖誕節,特別請我們到離教會稍有一段步行距離,位於觀塘市中心的的西餐廳,光顧那裡的聖誕特餐!
華都餐廳是整個觀塘區最出名的西餐廳,更是我人生中第一間光顧的西餐廳。到西餐廳最大的挑戰,就是弄不清吃甚麼的時候才用右邊的叉、或左邊的刀。耆人惟有像行動延緩人士般,先看人家如何做才跟著做!嘩,不得了,原來聖誕大餐是有燒春雞,只見侍應拿著那仍喳喳在響的鐵板上,睡了一隻從未見過這麼小的雞兒,怪不得牠叫春雞。
說真的當時的耆人,只顧張開眼看著人家如何「班刀弄叉」,如何跟那滑來滑去的雞兒「搏鬥」,另有一位更讓那雞兒飛走呢!

報佳音後在教會禮台上夜宿–竟在至聖所睡覺

另一個令耆人最興奮的聖誕活動,就是聖誕前夕的報佳音。耆人音樂天份不高,卻超喜愛與朋友閒話家常。另一個更大的意義是可以獲得一年一次的在外過夜。因報完佳音一般都過了凌晨,家人都同意為安全起見,讓耆人可以和詩班員一起在教會過夜。
吃完夜宵,我們就一起回教會,但不知是誰的主意,說是為了節省用電,不如到教會禮堂的禮台上,在那些椅子上休息。及後才想起來,如果那時是舊約時期,我們便會召至上帝的責罰,因我們竟然在至聖所中嬉戲!求上帝原諒我們的無知吧!

意外的暖毛衣–來自兩姊妹的關懷

一個接近聖誕的晚上,正當耆人在家努力與功課「糾纏」時,門鈴響起便往開門。門外站著兩位熟識的朋友,是來自教會的一對姊妹。耆人與兩人都很熟,因常在教會碰面。她們從一個手提袋中,拿出一件灰色毛衣,說是要給我的聖誕禮物。年少無知的我,傻傻地問為何給我送上這名貴的禮物?大姐姐便說因在教會中常見我穿得很少,且來來去去都是這麼的一件,故決定送我一件毛衣,並說希望我合用。
我真的很感動,因為原來自己的需要,不用開聲都會有人家看到,直至四十年後的今天,我仍是記著這一幕!當然,更要感謝這對非常難能可貴的姊妹對我的關愛!

澳洲溫暖聖誕–在海灘中與穿泳衣的聖誕老人碰面

耆人的女兒在悉尼念書,所以每年都會到那裏與她共度佳節。首次在聖誕前到那裡,女兒問我聖誕那天有甚麼節目,我以為她是問我聖誕那天想往那裡參加聖誕崇拜,原來當地教會在聖誕當天是沒有崇拜的,目的是讓家人可以共聚!故此,在聖誕那天,女兒便與我及耆妻一起到當地出名的班代海灘(Bendi Beach)。
那海灘是悉尼知名的海灘,而當天氣溫正高達攝氏35度,真的是人山人海,整個沙灘都堆滿弄潮兒。但萬白叢中卻有多點紅。原來當地的一個志願組織,特別安排身穿聖誕老人服飾的聖誕老人,與泳客載歌載舞、打沙灘排球或是玩拔河等!

夜探長者–帶給他們聖誕暖意

耆人之前任職長者安居協會,推動平安鐘及相關之長者服務。每逢到聖誕或新年等大節期,傳媒總喜歡在夜深之前致電機構,要求在聖誕期間訪問獨居長者。一次在獲得長者同意下,耆人隨同記者夜訪一名居於翠屏的獨居長者。走上這位長者家的走廊,便已聽到來自其家中一段的聖誕歌,聖誕氣氛突然增加了不少。按響門鈴後,一位滿頭白髮的嬤嬤隨然開門,並邀請我們入屋。
雖然她是獨居長者,卻看不到任何孤獨境況。她告訴我們早上以讀聖經開始每一天,閒時更愛抄寫聖經,並自豪又感恩說是聖經讓她認識很多生字。記者問她聖誕覺得孤寂嗎?她的回答直教大家驚歎,她說:「是的,別人會以為我會每逢佳節倍傷心,但卻不是,因我知道在聖誕,上帝差祂的獨生子來,因此,我不感到孤單,因為自從信主後,每年的聖誕都給我多一份肯定,上帝藉著耶穌降生讓我得著那份溫馨、關懷和愛惜!」
見那記者都因著嬤嬤的分享而感動,原來要陳述的獨老之淒涼,卻改為獨老因有信仰而不感孤獨!
對耆人來說,這個聖誕真不冷,因著回顧上述的多個場面,不得不再一次向那位永恆不變,愛我們到底的上帝獻上無限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