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倫樂: (創意教育) 電子記憶

2017年7月
◇雷玉蓮

「老師,我該如何戒掉使用手機或ipad的習慣呢?」Simon殷切地求變。他是一名小五學生,自幼接受很多的培訓補習,學業成續一直在三甲之內,被稱作「狀元仔」,其母亦被譽為「狀元媽」。近月卻不斷受老師質疑及挑戰:「為何不以閱讀的方法理解此文章呢?」,「你完全掌握了拼音的方法,怎會因一、兩個不認識的生字,即放棄理解整段文章呢?」,「你繼續用ipad查字典才懂得做功課或工作本,那豈不是浪費所學過的拼音嗎?」,「當你拼讀出生字後,不就同時想起了它的解釋嗎?」,「……不做出『言』、『己』、『心』、『意』的進程,又何來『記憶』呢?」,「……!」

人類的記憶力實在有無比的潛能,視乎我們怎樣去開發它、運用它。舉凡腦袋需要學習及記憶的東西,最好是以直接的方式去接收、儲存及提取,省卻迂迴負荷的路徑和系統,免至阻塞資訊的互動傳遞。筆者早前提及美國於七十年代初,曾發現多有依賴電子計算機的學生,在考試時竟連基本的加、減、乘、除的數算方式也不太懂,後來更嚴禁學生攜帶它出入試場去使用。我們必須要讓資訊或知識真正地經由每一個腦細胞的軸突,延伸至數以千計的觸鬚,再連結到另一個的腦細胞軸突,彼此互動溝通地把訊息傳遞開去。任何媒介取代腦細胞的運輸過程,叫信息傳遞受阻或不能通暢,便會削弱思想(想像)或空間。所以,純文字帶來的思想(想像)空間為最大最強;其次就是收音機的廣播信息;之後為的電影、電視的繪聲繪影。縱使電腦可以為我們整理許多的資訊及知識庫,為生活帶來不少的方便,但它尚未能自由地抽取記憶,並加以聯想(想像)或創造;故文學創造或科學發明的能力,電腦至今仍然望塵莫及,我們畢竟是上帝所創造的有靈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