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退休”

德州園地: 蒙福的秘訣——專訪徐李月英

2017年10月 魏京皓 初識徐媽媽 多年前,有一天走進凱地中國教會主日學的教室,時間還早,裡面寥無幾人。我剛坐下,旁邊一位穿著優雅的年長者就微笑著跟我打招呼,自我介紹道:「別人都叫我徐媽媽。」 「啊,您就是徐媽媽!」我曾經聽聞,但沒機會跟她交談。教會的弟兄姊妹提起她,都帶著一份特別的敬重。沒想到她能主動跟我這個不認識的小姊妹打招呼、彼此認識。 她自在又開朗,神情黠慧靈動,真不像年逾七旬的樣子,倒像個可以說說笑笑的同齡人,我立時生出親切之心。 簡單聊了幾句之後,她笑道:「我要去買午餐券了。」她從包裡拿出零錢,解釋道:「我盡可能會準備好零錢,免得麻煩賣餐券的同工找錢。」 正當我被觸動想著自己下次也該這麼做的時候,她已經起身出門去了,步態充滿了活力。後來我才知道,徐媽媽已經堅持跳土風舞健身30幾年了,怪不得走路像踩著舞步。不久之後,徐媽媽搬到我附近的社區,開始每週二、四早上在社區公園領大家做健身操、跳土風舞,我便欣然加入了學跳舞的行列。 一起跳讚美操 徐媽媽跳讚美操的時候很喜樂,體力一點也不輸給年輕人。參加的人每次都是在歡笑聲中、汗流滿面地結束一個小時的鍛鍊時間。散去之前,所有人會牽手一起禱告。很喜歡徐媽媽禱告,讓我真實地感覺被帶到上帝的面前,上帝的愛藉她的禱告流溢浸潤著我的心。 跳讚美操休息時間也會跟她聊聊天,漸漸熟稔起來,有時我還會開車送她回家。說也湊巧,因為我們參加了「恩愛夫妻營」,不久以後,我和先生就有機會去徐家,因為她兒子、兒媳帶領的「恩愛夫妻營」跟進聚會,就在她們家舉行。頭一次走進徐家,見門廊、室內,滿是蔥翠的盆栽,有花卉、有蔬菜,聽說後院還有菜地,都是徐媽媽在照顧。聚會時隨口問起,才知道徐媽媽身體當天不舒服,提早睡了。 隔兩天早上、鍛鍊後送徐媽媽回家的路上,我忍不住問她:「那天有沒有被吵到?」她歪著頭想了想,才笑道︰「我吃了藥就睡了,什麼都沒聽到。」真像個小孩子!我不禁也笑了,又問她:「您常常一個人在家,不會悶嗎?」「才不會呢!」她笑道:「我要照顧菜地、花草,寫查經班的作業,還有好多別的事情可以做。」 這時到了徐家門口,她邀我進門,給我看她在紙傘上畫的荷塘花鳥圖,頗有意趣。「我沒學過畫畫,就是自己琢磨的。我還喜歡手織毛線帽子,將來等我走不動了,就坐著織帽子,捐到癌症中心去,給脫髮的病人用。」她邊說邊招呼我坐在桌邊,在我面前擺上各種飲料點心。 辛酸往事 「兒子媳婦工作忙,我喜歡煮飯給他們吃。看著他們吃得飽足,我也開心。自從我結婚生子,做職業婦女又要照顧家庭,真是辛苦,很想等先生退休以後,去上海居住,專門雇人來做飯,以享受不做飯的喜樂,但上帝的計劃不是這樣的。感謝主,我願意順服,如今做飯就成了件喜樂輕省的事了。」 從沒聽徐媽媽談起過去的事情,我不禁問:「您的先生……」 「他59歲那年過世了。」她的聲音裡帶著歎息:「我十幾歲的時候,就因為戰亂跟父母分離,到了台灣,後來從護士學校畢業就嫁給了他,感情一直很好。小女兒上小學的時候,被鄰居好朋友帶去教會,信了主也受了洗,引起我和先生對信仰的好奇。我們到台北懷恩堂,我先生很喜歡那裡安靜的氛圍,後來我們也決志信主。那時大陸剛剛開放,先生回大陸去上墳祭拜父母。三月的寧波,天氣寒冷,他上墳時悲傷過度受了寒,回台後感冒一直不癒,結果多年的慢性肝炎惡化,進了醫院就沒有再出來……」說到此,徐媽媽停下擦擦淚花,輕聲道︰「他去世後,我三個月沒有進廚房,每天下班以後就坐在沙發上發呆。後來教會有一次退修會,姊妹們為讓我重新振作精神,把雞、鴨、牛、豬、蛋、海帶、豆乾等等所有的鹵菜都交給我做。那時我真想哭,但既然責任在身,只有振作精神,邊做邊禱告。做了一整夜都做好了,人也從痛苦中甦醒過來,漸漸恢復了往常的生活。」 她沉默了一會兒,接著說:「我退休後,到美國和兒子全家住在一起好多年了。常有人對我說:『你的日子什麼都好,就是先生過世太早了。』我知道,這是上帝的安排,我雖不能明白,但是相信是上帝拉著我的手。」 現代版三代同堂 「您是經歷了火窯,卻沒有火燎的氣味,像但以理那三個朋友……而且全家三代同堂、和睦同住,多美好的見證。」 「我非常感恩,全家都信耶稣。」她微笑︰「兒子媳婦都很孝順,媳婦性情好,為人安靜,我們相處很好。我尊重他們是一家之主,不多問也不干涉他們的決定。我心情常有起伏,但能藉著禱告,靠主得勝,凡事從好的方面想,心情不好的時候,馬上能意識到是魔鬼的攻擊和挑撥,就到主面前默默化解。」我說︰「苦難中能信靠,日常生活裡願意順服,您真是蒙福的人。」 「我沒想這麼多,」她有點不好意思,「凡事主知道!我是祂所愛的小孩,祂看我這樣做也喜歡,那樣做也喜歡。」她的眼神明亮起來,露出小女孩在慈父面前的自信和嬌憨。 這就是蒙福的秘訣——與上帝之間親密的愛的關係。 從徐媽媽家出來,我依然沉浸於這單純又深邃的祕訣中。主啊,在這愛祢且蒙你所愛的人身上,反映出祢何等的榮美!願祢自己得著所有的榮耀!

繽紛世界: 隱蔽宅男宅女

2017年10月 文\倫永成 圖\Kim 近年網絡宅男宅女,漸有年輕化的趨向。曾有報導,小學六年級學生,只顧留在家中上網或玩遊戲機,繼而長期逃學。這批閒置在家的青少年,終日沉迷網絡。 宅男宅女不是新的名詞,有學者更稱他們為「網絡隱蔽青年」。他們寧願留在家中,減少與人接觸的機會。他們的共同特徵,為擁有較低學歷、較難找到工作機會,再者社交能力較低,較難表達自己想法,與人相處出現困難。 華人家庭普遍認為「家醜不得外傳」,若然家中有隱蔽青年,都會避而不談,更不會主動尋求幫助。曾有網民在討論區表示:「她的哥哥已經30多歲,每天起床便上網玩遊戲,不願找工作,且不斷向家人索取金錢。曾經有一次因為發脾氣,揮拳破壞傢俱。」網絡隱青也可成為家庭問題,若然家庭成員處理不當,便嚴重影響家庭關係。 我曾接觸一個美國新移民華人家庭,家中一對子女在美國接受大學教育,但畢業之後,因著學歷及語言能力的限制,長時間未能找到工作。他們便日夜顛倒,晚上只顧上網打機,白天在床上睡覺,最後兩名成年子女漸變成網絡隱青。父母兩人已經老邁,面對一對已成年子女,卻只能靠積蓄及退休金繼續照顧子女。 隱青因為長時間留在家中,長期沉迷電子遊戲,也漸漸失去自我照顧的能力。據一些專業輔導員表示,某些隱青可能因挫敗而產生抑鬱或焦慮。若然父母用較激烈的手法去勸導,譬如將家中的上網服務切斷,迫令青年尋找工作;又或者停止給予零用錢等……這樣,只可能會引起更大的反應,甚至導致家人關係破裂。 家長要從小教育子女正確價值觀及培養其責任感,從小教導子女控制上網時間,適當使用互聯網;鼓勵子女參與戶外運動,以訓練子女的社交、溝通和抗逆能力;建立正確價值觀。若家長發現子女成年後未能融入社會工作,家長便需要儘快找專業輔導員,或向教會教牧尋找協助。 主耶穌說:「我是世界的光。」祂來到世上,為要照亮在黑暗中的人。網絡隱蔽青年,也許活在那黑暗之中,正等待那真光臨到,拯救他們脫離困境。

德州園地: 藍帶情緣天堂路

2017年9月 唐健華 「天堂,一般人理解的意思是指好人死後靈魂歸宿的地方,今日也常被人延伸形容美好理想的生活環境。如果天堂真實存在,你想去嗎?你算得上是好人嗎?你可以去嗎?」 吳政都曾經擔任房屋代銷公司總經理、健檢中心總經理、保險公司處經理等職,當他被上帝大能的手翻轉生命之後,發現上帝所應許的天堂,是其他宗教信仰都無法領人進入的。做過保險業務的吳政都,寫過無數的合約,他發現只有上帝與人立的「永約」,才是永不廢壞的約,只有悔改信主的人,通過主耶穌基督的救恩,才得通往天堂的道路——耶穌已經進入天堂,在神的右邊(參《聖經‧彼得前書》三章22節)。他不斷地將這個好消息與人分享,由衷地希望大家都來認識耶穌。 奇妙力量 吳政都小時候住台灣高雄市彌陀區鄉下,那個年代連電視都沒有,他最喜歡的「休閒娛樂」,就是跟著左鄰右舍的孩子們四處閒逛串門子。1958年他8歲,大姐13歲,他們和一群孩子們去鄰居家「看新娘」湊熱鬧,沒想到回來之後,乖巧穩重會照顧弟妹的大姊竟然病了,發病時會捧腹哀嚎,在通舖床上或地下打滾,過一會兒又跟正常人一樣,雖然看了很多醫生,卻檢查不出原因。最後家人只好去求神問卜,答案是「因為她長得漂亮,被鬼看上了,要娶她當新娘。」父母急忙找道士來作法收妖,「把鬼炸油鍋」,門窗貼滿符咒,全家人照指示做「跨七星爐」等法事,卻完全無效。 「我爸媽想尋求更大的力量,就讓大姐當媽祖婆的義女,住到大廟裡去,即使如此,對大姐的病毫無幫助,方法已用盡,全家陷入愁雲慘霧中。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姓石的遠房基督徒親戚,建議可以請教會的人來家裡幫忙禱告。因為實在沒有辦法,只好請他們到家裡禱告。他們一群人來到我們家唱詩歌、禱告完,也沒有做什麼特別的儀式,鬼竟然就被趕出去,我姐姐就好了。」 他發現「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居然可以把鬼趕出去,就相信只有耶穌才是真神。他說︰「耶穌的名是大有能力的。我的B型肝炎帶原、脊椎第四第五關節脫落及太太的子宮肌瘤,都因『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不藥而癒。人生在世如果可以選擇,當然要選擇真實的,而且最好的。相信耶穌、跟隨祂就能得著永生,並且進到那真實且無比美好的天堂。」 盡情演出 在太太的眼中,吳政都是一位愛主愛家、勤勞節儉、幽默風趣、認真負責的人。他曾經擔任「演說藝術學會」副理事長、榮譽顧問,得過五次演講比賽冠軍,並奉派到中國大陸巡迴教學及演說。演講藝術對他有很大的影響力,在人際、語言、溝通、口才上幫助很大。吳政都認為︰「人生就如一場比賽,要有所準備︰為求精進,不恥下問;檢討自己,改正缺失;盡心盡力,交給上帝。」纖細清秀的太太美玉說︰「政都大學唸的是企業管理,他做事很有計劃,很會鼓勵人。我們結婚後,他鼓勵高職畢業的我白天上班,晚上去唸國立台北商專會計統計科。會計工作做了十多年後,他又鼓勵我轉換跑道從事保險業,充分運用發揮自己的才幹。沒想到新的工作改變了我的一生,我從業務員、業務主任、業務襄理、區經理、資深區經理到代理處經理,一路晉升,讓我有『出類拔萃』的機會,為自己寫下人生成功璀璨的一頁。」 吳政都說︰「每個人只要找出自己的特色,就是出類拔萃。推及到我們在人生舞台上,就是『盡情演出』,不但要『氣質高雅、幽默風趣』,還要『內容豐富,真誠感人』。」 兩隻老虎 吳政都的初戀情人就是太太黃美玉,1970年他們透過「藍帶雜誌」成為筆友,從筆墨交流,到見面約會互訴衷曲,藍帶牽起兩人情緣,交往五年之後,於1975年結婚。他們在早期各有各的工作,最後都進入同一家公司上班,事業都做得很成功,由於兩人生肖都是老虎,令我好奇這「兩隻老虎」如何能和諧共處? 「結婚後有爭吵,多半是與我不當的投資與理財有關。因為不聽太太的勸阻,和人合夥開西餐廳,被合夥人侵吞近300萬元的股份;借錢給某公司,結果錢也被倒光……我的過錯罄竹難書。」「我很感謝太太,她為了不讓我再把錢拿去做股票,偷偷的買了不少儲蓄型保險,讓我們退休後有財務自由,生活不虞匱乏。」他深深體會《聖經‧箴言》十九章14節所說︰「房屋錢財是祖宗所遺留的;唯有賢慧的妻是耶和華(上帝)所賜的」,感謝上帝給他這麼好的配偶。美玉則說︰「我25歲就嫁給他,常常告訴自己說,『再也找不到這麼好的男人了!』有些事情上雖然不同意,還是學習順服他。我們都需要從錯失的經驗中學習,這樣他以後作決定時會更小心,成為更成熟負責的人。」經過許多教訓後,凡事他們會先商量,聽取意見和勸告,有共識後再行動。 幸福祕訣 「智慧婦人,建立家室。」(《箴言》十四章1節)美玉個性大方隨和、有愛心有遠見,觀察力強,說話處事都很周圓;婚後幫助丈夫孝敬長輩,照顧親屬,出手幫助窮乏人,公婆及家人都很喜歡她,是對丈夫最好的幫助。美玉說︰「耶穌基督是我們家之主。」她遵守《聖經》的教導,關心先生的健康及事業,樂於參與先生的活動,尊重丈夫在家庭中的領導權,也常常及時提供忠告。她願做到《箴言》卅一章11-12節那樣:「她丈夫心裡倚靠她,必不缺少利益;她一生使丈夫有益無損。」 經過長時間的磨合,現在他們二人早已成為「一體」,所有事情都儘量「同步」。兩人在退休後,不但一起完成了神學院的課程,也一起在教會帶領一個小組,一起舉手敬拜,一起出去傳福音。「同步」就是他們婚姻美滿的祕訣,他們要「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同步走天堂路。

達福園地: 耶穌的愛

2017年9月 向華 移民到美國不久,就遇見了洪乃淑姊妹,她關心我,常在我碰到困難時做我隨時的幫助,她邀請我到他們教會參加崇拜,向我傳福音。一方面我感激她對我的幫助;另一方面我又感到厭煩,因為她老勸我要信主受洗。後來,她利用星期天崇拜之後的時間,風雨無阻地領我到她家,指導我學《聖經》,闡明耶穌救恩的道理。他丈夫程保治利用星期三晚教會禱告後的時間,帶我去路試現場學平行泊車,直到我路試通過,拿到駕駛執照為止。 我對他夫婦倆的為人,十分感激,慢慢地理解到「耶穌愛我」這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實實在在的,因此僅一年工夫,我就信主受洗了。《聖經‧哥林多前書》十三章8節說神的「愛是永不止息」的。後來程保治去讀神學,畢業後到淘沙教會服事,而他的女兒女婿,繼續代替他父母關心我。細心的女兒和角聲書房負責人莉莉的女兒竟然記得我的生日,還一齊為我慶祝生日。耶穌的愛,在基督徒的後代上延伸著,「永不止息」。 我退休後,洪姊妹介紹我到角聲書房做義工,幫貼價格紙,在書架上排列新書,沒事就抹書櫃,掃地沖廁所。收錢進賬我樣樣都學著幹,生活很充實,蠻開心的。 我人老了,經常丟三落四的,莉莉就建議我多配一副汽車鑰匙,放在書房裡備用。有一次,我到布蘭諾超市買東西,忘了給汽車熄火就鎖上車門;我急忙打電話向莉莉求救。莉莉走不開,正好恩友堂朱從信弟兄到書房買書,知道此事,馬上帶著備用車匙送來給我。當時角聲書房是在理查遜,開車到布蘭諾還有一大段路,他不求任何回報及時幫我,不是耶穌的愛又是什麼呢? 去年年底,好姊妹金釵的兒子為我出飛機票,帶我和他媽媽金釵一起去肯塔基參觀按《聖經》規格設計建造的「諾亞方舟」。非親非故,她的後代竟能出錢出力如此關心我。在這悖逆的年代,樣樣講究錢權交易,而金釵姊妹的兒子此舉,就是耶穌之愛。正如《哥林多前書》十三章所說的,做了好事「不自誇」、「不求自己的益處」的好見證。

古今中外: Airbnb帶給我的反思與收穫

2017年9月 百基拉 去年爸媽都退休了,我和弟弟決定在夏天帶上爸媽到冰島和挪威自駕旅行。弟弟提前在網上訂了幾家Airbnb(民宿)旅館。到達冰島後,因為住宿是普通的住宅單位,加上地方偏遠,也沒有主人接待,我們花了好一段時間才找到要入住的公寓。甫進門,爸媽都驚歎於公寓內部的寬敞。熱愛DIY(自行組裝)的爸爸更隨即研究各房間的裝潢和結構,而媽媽則專注欣賞室內各項擺設,如充滿異國風情的壁畫、主人從世界各地收集到的小紀念品和別具特色的餐具等。看著爸媽在房子內四處瀏覽,就像小孩走進遊樂園般新奇興奮;聽著他們比較著中西方的家居佈置品味,那感覺實在很特別。 之後我們到挪威旅行時,入住的Airbnb是位於山上的一間木屋,主人是一位住在附近的老人家。他在山下等到我們後,便讓我們坐上他的車子,沿著狹窄的小路開往住宿。房子內外都展現出挪威的獨特風格,屋頂紅紅的,從遠處都能看得見。房子雖老,裡面的擺設卻一絲不苟,客廳有一面很大的書櫃,整齊排列著許多書籍。門窗框上則以白白的蕾絲簾子作裝飾,別具特色。主人看我們安頓好以後,便逐一交代要注意的事項,並要求我們離開前要如何打掃衛生,可見他的要求不低。 到要離開的那天早上,老人前來檢查,媽媽一早就把整個房子清潔好,恢復原貌。叫我們忍俊不禁的是,老人一進門就先伸手去摸一摸那塊擦地布,原來他以這個方法來測試我們有沒有擦地(因為布是濕的)! Airbnb帶給我們的經歷跟傳統的旅館很不一樣,有一次媽媽看到住宿房子的主人連家裡所有的東西都沒有收起來,覺得很驚訝,她說︰「他們竟然可以對素未謀面的住客如此信任,如果在國內真是不可能!」她的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促使我不斷反思作為文明國民應有的素養和特徵。真希望,作為身居海外的華人,我們都能盡力表現出優良的傳統,活出值得旁人欣賞的光彩,更多去為別人著想、從別人的利益出發。 Airbnb帶給我的另一個收穫是,它就像一面窗戶,讓我不是經常出國的爸媽一瞥自身以外的文化與生活,我期望他們也能放下過去一些對異文化所存在的偏見,抱著更開放的心態去接受和擁抱跟自己不一樣的人和事。

生命的旋律/中大西洋姿采: 讓我能繼續幫助人

2017年9月 清照採訪 聆聽粵語   聆聽國語   Popeyes炸雞店的老闆伍溫文(Raymond)弟兄,致力於紐約華人社區慈善工作,很慷慨地為社區盡心盡力,經常贈送炸雞給非營利機構或是慈善活動,動輒上百隻雞的成本。這樣不計己利的無私奉獻,原來是受到耶穌基督對他不離不棄的愛所感動!頭髮花白,神采奕奕的伍弟兄,說不盡道不完的,是神(上帝)在他身上的奇妙作為。 自幼因母訓歸主 被問到怎樣信主的?Raymond很斯文地闡述道:「我從小體質孱弱,經常發燒。母親求神拜佛,都不見起色,後來聽聞基督福音,帶著我和全家開始進入教會,我的身體就好起來了。就這樣,在我幼小的心靈裡,種下福音的種子,但真正認真對待我的信仰,是在我成年後、生意失敗時,才真正地經歷神。可說是從前風聞有祂,今日親眼看見。」 Raymond的母親既是慈母又是嚴父,帶著孩子們舉家遷移新界,讓兒子呼吸新鮮空氣,在元朗養雞賣雞維生。「父親在我襁褓時期便離開香港,前往紐約打拼,不幸地在我12歲那一年病逝,所以我一生都沒有見過父親一面。」 Raymond母親在他七歲時,獨自前往紐約,照顧先生的身體,不得已將兒子和女兒送到培正基督教學校住校。「我在15歲那一年,來到美國和母親團聚。當時身兼數職,也因為年輕力盛,一邊讀書,一邊工作,做過衣廠、餐館、開出租車,非常拼命,希望減輕母親的負擔。」 「我一直很遺憾,沒有父親的角色在我的生命裡面,又因為母親勞苦養大我們,到1979年辭世,所以我對老人家有負擔,很喜歡扶他們起身,也盡力孝順母親。這也是《聖經》的誡命,神要人孝順父母,使我們在世長壽,這是帶著應許的誡命。」從Raymond的分享當中,讓人見到他良善的性情,難怪他喜歡扶助鰥寡孤寂者、單親家庭。 三件最感恩的事 Raymond敘述他做生意的過程,經歷過許多起伏。「從在衣廠打工,到自己經營衣廠,最高峰時期曾有1,500名員工。然而,人的奮鬥力量再大,還是有限的,需要倚靠神的恩典。」在他最困苦的時期,靠著神的恩典和朋友、弟兄姊妹的幫助,都一一度過了。「我今年68歲,可說是走到人生的盡頭了。有三件最感恩的事情,環繞我心。」 「第一,神恩待我對神學生的奉獻。我還在做衣廠時,曾經奉獻陳喜恩牧師就讀神學的費用,結果神非常恩待我,讓我的生意特別好,但當時我還沒有完全順服神。」怎麼說呢?「我曾經求神,讓我擁有世界上最好的享受,有最多的錢、漂亮的房子、車子、船、度假屋、打獵,也吃最好的珍饈美味。神都給了我,但在我這樣禱告半年後,神突然拿走我擁有1,500名工人的工廠,開始幾年艱苦倚靠神的生活。終於我體會到,神給了我所求的,但我沒有好好順服,所以祂將這些東西收回。」 「第二,神給了我一個好太太。我們在青年團契中認識,兩人性格很相配。我們結婚已經45年,7月份剛慶祝了結婚紀念日。太太對我的幫助,我說也說不完,她對我是完全的信任。有一天我問她:『我幫助了很多人,都沒有和你說,你會不會心裡不舒服?』她說:『我知道你幫助很多人,我沒有想要知道,但如果你想說,我就聽……』」此時,Raymond幸福地將他和太太的照片拿出來和我分享。在他和太太最艱難的時期,他經營炸雞店,太太經營咖啡店,早餐吃麵包,晚餐吃炸雞,就這樣熬過來。 Raymond接著說道,他人生的第三大恩典,就是神保守了他的一棟衣廠大樓,將它的所有權拿回來,又因紐約市SOHO區的成立,在很短時間內,這棟大樓的價值翻了幾倍。「後來我將這棟樓奉獻給神使用,用其中的收入,來資助福音機構。在因緣際會中,有機會買到第一家炸雞店,後來有律師朋友的鼓勵和投資,開了第二、第三家,因著生意的好壞,開開關關,目前有十家店,都是神的恩典。炸雞店的營收,我也用來幫助人。」Raymond說到這些峰迴路轉,是在教會敬拜和自己靈修時,得到神話語的啟示去行的。 豈可空手回天家 Raymond對年輕人也特別有負擔。「我幫助的人,其實是有條件的,就是沒有父母或單親家庭長大的年輕人。我在請員工時,都會精心挑選過,選擇有潛質的人,更鼓勵他們要努力、有愛心、要盡忠,將來要我幫助創業時,『希望我的信仰,就是他們的信仰』。」Raymond更將這些年輕員工,帶到教會參加伉儷團契,更鼓勵他們用做生意來傳福音。「在炸雞店這麼多年,已經有10幾個人信主。我先信任他們、鼓勵他們,他們逐漸信了主,很愛主耶穌。」 「最近我幫助了一個緬甸裔的青年,他的母親身體不好,弟弟的腳有病,在兩家店工作,一週工作七天,我了解了他的狀況就幫助他,希望他慢慢能信主。還有,短宣中心介紹了一位遭困境打擊的年輕人,他的父母、家人相繼過世,剩他自己一人獨自過日子,實在很淒慘。最近收到他的來信,讓我很得安慰,他說:『多謝你一年多來的幫助,讓我能去讀書、有生活費、有車……但自己,有時對人笑,心裡卻很自卑。』我對他說:『我曾經也一樣很自卑,但你比我好,才22、23歲,能夠唸大學。你在天上有天父,在地上有我幫助你,你並不孤單。生活要有鬥志!』他現在讀物理治療業,功課很好。我告訴他,『你會很有前途的,好好保重!』」 Raymond說他目前的人生目標,就是見證主。「到了這個年紀,其實可以不用做工,每個月退休養老金3,000美元夠用了。我還在做,不養老,是『養生』,養信主的生命和生機。如果神明天收回我的生命,我不後悔,因為神給了我豐盛的人生,但我還沒有離開,就要見證主,正如詩歌《豈可空手回天家》所說的。我曾經像浪子一樣,現在回到神的家裡。我的時間分配,是做工用掉三分之一,幫助人用掉三分之二。正如所羅門向神不求財富,只求智慧,讓我能安排工作,繼續幫助人。」 這幾年像過山車一樣的經歷,Raymond都記載在《流淚的禱告》這本傳記式的見證小冊中。「我認識的字不多,我感覺到在寫這本見證集時,是神親自抓著我的手寫的。」Raymond帶著盈盈笑臉,他自己就是見證的雲彩。

心靈小憩: 趕快修復關係

2017年9月 安琪 1995年我初到英國,在一所跨國金融機構任職中國貿易部,老闆是英國人。 身為對華貿易部門主管,他在香港時曾聘專人教授普通話。回到英國後,每逢跟華人見面或通電話,特別是從中國來的代表團,總以不太純正的普通話說一兩句「開場白」,令對方倍感親切。無奈他的普通話是「有限公司」,接下來便不得不轉回英語,但客人都很欣賞他的「努力」,在和諧的氣氛中談生意事半功倍。 他不但對顧客如此,對下屬也非常體諒關心,因此屬下員工都心悅誠服地為他鞠躬盡瘁。許多同事離職或退休後,仍與他保持聯絡,我亦從他身上學習到不少人際關係的功課。事實上,無論在家裡、鄰里、職場、社群,人與人之間若能和睦相處、互相尊重,便能避免許多爭執,保持社會的安定繁榮;國與國之間若能和平相處,世界就不再有這麼多戰爭,不致生靈塗炭。 最近,聽一位心理輔導專家講述,一名剛喪偶的男士傾訴了一件終生遺憾的事:當妻子患癌後,因病痛纏身而心情欠佳,做丈夫的他卻未能體諒遷就,夫妻間常常鬧彆扭,關係極不愉快;妻子去世後,他發現妻子死前更改了遺囑,將留給雙親的一大筆錢留給了他!這位男士痛心疾首、懊悔萬分,原來太太這麼愛他,而自己實在不配,為何太太在世時沒對她好一點?現在,他內心羞愧,備受罪惡感折磨,再沒機會回報妻子的愛了。 人生匆匆,我們有否珍惜身邊的人,並跟有嫌隙的人修復關係?更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跟那位創造天地萬物人類、掌管宇宙的上帝修復關係呢?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兩旁同時有兩個被釘的犯人,其中一個譏笑耶穌,另一人則自知罪有應得,且知道耶穌無罪,懇求耶穌在天國降臨時記念他。耶穌即時應許:「今日你要和我在樂園裡了。」(《路加福音》二十三章43節) 讓我們把握時機,與掌管生命的上帝修復關係,得享天國的永恆福樂吧!

天倫樂: 望孫輩成才

2017年9月 林麒傑 曼姨分享她的體會說,美國自幼稚園到小學的教育,都是重視培育獨立個性,因而導致孩子自尊心很強。有時面對父母、老師甚至教練的批評指責,雖然敢怒不敢言,但內心產生抗拒;懷恨的心理會,引起負面效果。這時最好有祖輩積極疏導,讓他們學饒恕,學明白他人的一番心意,免致積怨,或自暴自棄。 室內設計師高嶺年輕的時代,雖然很多人認為體力勞動沒出息,不過他父母見兒子對木工很有心思及興趣,便送他去一間工業學校讀書。後來他在香港工展會上得過多次獎,被一位英國人賞識而推薦往英國讀書。祖父見孫兒可以出洋留學,不再認為勞工比不上書香世家,更感覺學有所成是光宗耀祖,故全力支持並協助他創業成材。 古人說三歲定八十。徐老總的爺爺見孫兒口齒伶俐、腦筋轉得快,在中學畢業後便打本給他做生意,由雜貨店做起,幾年後轉營便利店,打入外國市場,也可算在洋人天下嶄露頭角。到退休時已擁有三家連鎖店。 馬太笑談自己對兒女的情延伸到孫輩,先生也從不勉強孫兒要在才藝方面出眾,只要盡力而為便滿意了。當然,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很多華人的願望。不過,若要傾家蕩產去栽培值得嗎?勞民傷財卻造成一家吵吵鬧鬧,孩子的心靈不是受傷便是留下陰影,有什麼意思呢? 有很深語文基礎的唐老師認為傑出很賴機緣,不一定要千錘百鍊方成器,他70年代初到台灣,在報章上用詩詞表達對中華大地的豪情寄意。那時寶島正一窩蜂興起情歌熱,不論戀愛、失戀、狂戀、暗戀、偷戀的歌,都有人搶著在舞台上唱,帶動作曲填詞熱潮。唐老師的詩詞被兩位作曲家看中,大家聯手創作了十多首大地恩情的歌曲,非常暢銷,勾起中、港、台愛祖國山河的情操。 馬太說她的媳婦未受過才藝雕琢,故深深寄望兩個女兒去替她圓夢,於是蓄意催促兩個女兒在音樂舞蹈上要有成就。她努力找老師、開車接送,但壓力負荷使孩子們吃不消,失去童年應有的樂趣。她有如虎媽,只許成功不許失敗,造成親子關係惡化。馬太見到真不是滋味! 曾是澳門街響噹噹的杏仁餅業鉅子龔師傅希望兒子繼承父業,誰知他出國後卻醉心研究海洋生態,龔師傅氣急敗壞。幸好孩子的爺爺提醒說:兒女是天父所賜,非個人財產,父母只是托管者。《聖經‧歌羅西書》三章21節:「不要惹兒女的氣,恐怕他們失了志氣。」父母理當悉心培養,一旦發掘到子女的潛質,宜順其自然幫助發展。現在兒子在海洋生態保育方面有卓越成就,造福社會。 教子有方的潔蓮說:培養孫輩成材先要有好的商量,栽培興趣,選擇範圍包括樂器、球類、工藝、書畫、國術等,解釋是為他們個人或團體整隊日後的發展。她說切勿盲目跟風,或只為面子;有些家長安排孩子參加課餘活動,只是擔心他們留在家太無聊。 長老認為:訓練孩子們朝著喜好的才藝發展,不妨應用「信、望、愛」去幫助他們——信,是信上帝的帶領,會叫萬事互相效力,叫孫兒們日後有好見證。望,是在訓練、表演或比賽過程中,學習全家仰望上帝、專心交託,操練代禱,做好本分。愛,是輸贏不重要,勝不驕敗不餒;一家人和諧同心,愛在其中,齊心共進退,給予支持和關心。這樣,對幼小心靈的孩子會感受到重視、溫暖和愛。

專題: 活得快樂老得漂亮

2017年9月 策劃與撰文:康錫慶、秦黃業玲、梁旭思、李飛君、周簡艷珍、蔣若谷、李薇、周天駒、朔方、勞伯祥 聆聽粵語   聆聽國語   比肌膚機體的衰老更可怕的是心靈的衰老,而活得快樂、老得漂亮,卻是一種可以修養的美麗心態。 小心情緒低谷 很多心理和醫學的研究都發現,老年人很容易出現憂鬱病徵,男性尤其明顯。隨著失去工作上的自我肯定,容易產生孤單、自卑和多疑心態,特別是較為被動、不擅表達、社群生活不活躍的人,具體表現為: ‧失落/缺乏自信: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產生有心無力、不知何去何從的感覺,甚至覺得自己毫無價值可言。 ‧焦慮/恐懼:害怕衰老、成為孩子的負累、擔心另一半的健康,惶惶不可終日。 ‧悲觀/自卑:因為體弱多病、兒女離家、喪偶,失去生活樂趣,以消極態度對人對事;退休後收入減少,社會地位下降,感到不再受人尊敬。 ‧孤獨和依賴:由於離開職場,社交減少,產生孤獨感,變得憂鬱寡歡;對家人的依賴增加,得不到照顧時會發脾氣,甚至盛氣凌人。 不一樣的精彩 欲防患未然,需未雨綢繆。為退休後的新生活作好準備,做個人見人愛的老人家。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餘生,將有完全不一樣的精彩——不必再為工作忙碌,每天有十幾個小時做以往想做卻不能做的事,包括學習、聚會、服務和旅遊,有大把的時間可以享受人生中的黃金時期! ‧改變心態:日本心理學家井上勝也,哈佛大學朗格教授(Ellen J. Langer),均在研究中指出:老是一種心態。在自己的時間裡加入生命的體驗,這是一種生活的藝術,所以要在心理上擺脫樹老根枯心態,接受老年是人生的金色年華階段。 ‧運動操練:生理和心理息息相關,運動可以改善老年人心理狀態。人不動,就會衰弱;人動,就會活力充沛;身體好,心境自然好。 ‧心境操練:《聖經》說「得力在乎平靜安穩。」心有信仰,萬事有依靠。遇事不慌不忙,處之泰然。平靜的功課不容易,不妨從靜態生活做起,多聽古典音樂、聖詩、海浪聲,種種花、畫畫畫、下下棋。 ‧擴展空間:不要躲起來,要根據身體、興趣和經濟能力,把生活安排得充實,做自己喜歡的事,學以前沒時間或機會學的東西,體驗新鮮生活,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 ‧學習付出:用一己之長,投入社區服務,幫助有需要的人,把經驗傳給年輕一代。 ‧追求信仰:意大利詩人但丁(Dante Alighieri)曾說「生活中沒有信仰的人,就如沒有羅盤的水手,在浩瀚的大海中隨波逐流。」很多年長者對死亡有恐懼,正確的信仰會帶來安慰和盼望。 老,是人生進程中的必然階段,開放積極地面對,定能活得精彩紛呈!

專題: (社論) 認真老一回

2017年9月 策劃與撰文:康錫慶、秦黃業玲、梁旭思、李飛君、周簡艷珍、蔣若谷、李薇、周天駒、朔方、勞伯祥 聆聽粵語   聆聽國語   認真老一回,這樣的思想方向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值得慶幸的事,因為人們對於「老」的事實一向只能是順其自然,甚至是逆來順受;能夠無風無浪地活著,已經是萬幸了。但事實上,今日的老人確實是有這樣的條件,可以認真地老一回。 今天的醫藥及醫療科技是有史以來最先進的,「老當益壯」十分普遍,以致聯合國衛生組織需要重新定義什麼是「老」,並且足足把「老」的年齡推後了10年!以前,65歲算老了;現在,75歲才稱為老年人。 另一方面,社會退休制度卻沒因此而改變,仍然是按原定的年齡線領取退休金,合法地享有各種社會福利或優惠。加上過去幾十年,大部分地區沒有戰亂,整體經濟大步提升,退休計劃完善,不少「老人」的經濟能力十分強勁,這都是「認真老一回」的重要條件。 問題是,這樣的美好情況是前所未有的,因而沒有足夠的借鏡,藉以知道如何認真地老一回。另一方面,當代老人在思想上仍然有著固有的包袱,即使有好的機會也不敢用盡,免得將來出什麼問題。所以我們在這裡希望為那些很想「認真」走一回的老人,提供一些可行的方向;這些方向,並不屬於有特別機會的人,而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 「認真」,是盡力地讓餘生的每一步都能夠「走好」,儘量不要成為別人的負擔,反而讓後輩得益。這似乎是一件相當難以做到的事,卻不是完全不可能。想要「認真」的人,可嘗試從另一個方向去思想這事:並不是能夠始終健康有力,就可以不成為晚輩的負擔,而是及早與親屬或身邊的人建立美好關係,待人以恩,處處為子孫著想,真正成為他們的「親人」,以至有一天他們以服事你為最快樂的事,方才不會成為家人的負累! 「認真」,是要好好地問:人生路的盡頭是什麼?只有確切地知道自己要往哪裡去,這認真才有意義。著名的葛培理牧師,在98歲高齡時,出版了一個座曆,以Coming Home為主題,目的是幫助很多像他一樣的老人,以「回家」的積極態度過每一天。他認為,自己所信靠的神(上帝)遲遲未接他回天家,是要讓他去安慰需要安慰的人,而這是他的另一個「認真」——活著,是應該帶著任務的,否則就是枉活。 神人摩西所寫的《詩篇》九十篇,也為我們「認真老一回」提供了很好的建議:「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事實上,如果我們能夠每天尋求神的指教,認真地數算自己的日子,自然會得著智慧的心,知道如何為生活中的大小事情作出最好的決定;如果我們能夠在餘生中的每一天,都能以神的智慧為決定的依據,就真稱得上是認真老一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