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倫樂: (好好戀愛學堂) 心理學會傷人

2019年8月    

◇李聰敏

上回說到,金句會傷人。同樣道理,心理學和輔導理論,也可以是傷人的武器。
近數十年,心理學及輔導理論如雨後春筍,自助心理書籍、講座甚或短期課程,常於坊間推出,吸引不少受困或有興趣人士接觸和學習,讓自己的心理質素與人際關係得以改善,原意相當美好。可是當擁有了學識,但卻在感受與行為層面未能配合時,頭腦發達,四肢及軀幹仍舊簡單,不僅行走動作不穩,亦可能影響他人。

是造就還是傷害

舉過例子,有人看過一本原生家庭與個人成長書籍,知道了自己的個性弱點,跟家人的不合理約束有莫大關連後,於是他決心脫離那些短處。可惜進行期間,由於他認定家人在自己成長路上,施行不當的管教方法而產生仇恨。最後性格非但沒有得到完善,甚至和家庭成員產生越多矛盾,造成更深的損害。
另外,曾有人參加夫婦關係講座,明白到伴侶之間容易產生問題的成因,亦要學習清楚男女常見的性格差異。回家後,參與者用講座內容的準則抱怨對方:「你經常迴避我的感受,你知否兩夫妻是每天需要抽時間溝通?你有沒有花時間去了解我?講員也說你這樣做是不對的!」此番話帶來的結果,很明顯不是講員舉辦講座的初衷。

一知半解惹的禍

上述案例說著心理學的失敗,這是真的嗎?其實問題出自當事人對它一知半解,與學術的本身無尤。很多時候,人們看過市面的書籍,又或參加過一些講座及工作坊,便自以為通達和超越,而這些不過是為提高個人的自我察覺,不會用作判斷誰是誰非,更不是挑起爭端。
一位資深的輔導督導說:「現在有部分人得著許多學問,只是他們在輔導中,偏偏需要我花較多功夫作糾正及引導;有時寧願他們甚麼都不知道,反倒令過程會很順利。」她形容坊間的心理學,好像預防流感的疫苗般,確實能預防重大的病態,但距離真正的健康,似乎是有點遙遠。
在此勸喻大家,真正的心理和輔導專業,並非一兩本書或幾場講座,就能夠栽培出來。至於民間的知識,對生活上的困難毫無幫助,唯有專業輔導員才可為人探索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