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給留學生的私訊

2019年8月    

◇許莎瀾

回想從前至今的八個年頭留學生涯,當時我以為出國留學,只是嘗試人生的另一種可能性之機會,卻沒意識到這意味著將會獨自在異國,用非母語去學習及生活,且難以與親密的家人和好友相聚… …以下是我曾經面對過的遭遇,希望可以幫助遇到困難的留學生吧!

一切重新開始

身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英語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故此我未有碰到太多聽力及閱讀上的困難,然而要做到流暢的日常對話,對害羞的我來說,確實是項挑戰。由於忙著適應新環境和追上學業進度,心裡並無離別的傷感,而是面對挑戰時的衝勁!
那時,我經常抱著不要麻煩到別人的心態,不單失去了很多結交朋友的機會,甚至因初中在香港接受半英語教學,使我上課時聽不懂地理老師的用詞,加上不想打擾同學上課的節奏,所以沒有舉手請教老師;另外對於從未學習過歐洲歷史的我,亦缺乏相關的知識,以致很難趕上班裡的進度,再者寫作及表達能力青澀,更導致功課常常低分。幸好老師明白我的難處,他們會經常主動問我明白課本與否,初時我嚇了一跳, 後來才敢於詢問或課後主動請教。
究竟如何融入當地的文化,下列四項是本人的心得,只供作同學們參考:

積極參與團體活動

留學生活帶給我一個新的習慣,就是不管參加甚麼活動,哪怕不是感興趣的,甚至是從不認識的、害怕的,我都會勇於嘗試並全情投入,只因我相信任何活動的背後,皆有其的意義及樂趣,如果錯過它才是最大的可惜。

自信地接受別人的好意

在我第一次開學的時候,有熱情的同學邀請我,一起在小息進食餅乾和奶茶。起初因為不清楚這裡生活習慣,不敢貿然加入,而且不想在新同學面前,不曉得當地的文化引致出醜,心想私下去暸解後,才跟他們相處,不過此想法,讓同學感到莫名其妙,所以鼓勵大家不需太多顧慮,勇敢打開心扉與人交往。

新的家人

由於我寄宿於學校,能大大拉近了和同學們的距離,使我們成為家人般的存在。同時宿舍的學生,大多來自世界各地,有著與自己相似的經歷,因而容易互相了解及安慰。

生病時的落寞

當我剛來到英國不久,曾有數次生病,可是在文化差異下,老師對學生的小病痛總是不以為然,而校醫因長期面對生病的學生,感覺已經很麻木。故此在我生病時,不僅身體虛弱之外,還想起以前母親整夜守護我,在深夜裡按時叫我食藥的情景,精神也變得脆弱,內心十分渴望被關注及呵護。

重新認識自己

「只有當你失去習以為常的事物,你才會明白世上沒有理所當然,全都是有人在背後默默付出。」獨自生活使我明白到,以往那些埋藏的個性,在不經意間對自己有更深層的認知。
我一直以為是個不挑食、令人省心的好孩子。直至我來到異國,與同學在飯堂吃飯,或到華人長輩們家中作客,才知道自己原來有許多不接受的食物,而它卻不會在家裡的餐桌上出現,對於母親如此了解我的喜好,讓我開心之餘又深感愧疚。後來更發現她很少煮我不喜歡的菜式,哪怕是她喜愛的。這些只有在失去的時候,方懂得母親對我所付出的心血和愛。

享受生活美好

在英國生活,節奏相比香港的緩慢,這是我起初最不習慣的地方。不過它使我學會停下腳步,學會欣賞被城市人忽略的自然景觀,如每日的晚霞、雨滴及海浪聲,最重要是令我看見上帝創造萬物,實在何等的奇妙和偉大!

感恩有祢伴隨

回顧自己成長的道路上,雖然父母不是基督教徒,只是天父與我有著深厚的緣份。祂由我小學開始直到大學,一直溫柔而強大的存在,祂給予我信仰、方向及寧靜。還有祂會時時刻刻在身旁保護我,我亦時常跟祂傾訴心事,即使孤身在外,但卻未曾感到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