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風情畫: 克拉科夫的舊城 及周邊名勝

2019年10月     

馬日恆

本欄上期末段介紹克拉科夫的華巍堡,沿此堡向北走可達舊城,途中可欣賞市內的千年建築史和故事。首先是滿佈文藝復興及巴洛克風格建築群的嘉隆查(Kanonicza)石板道,街尾是聖彼得與保祿教堂,門外的12門徒像栩栩如生,而對面的耶穌會修士雕塑也活靈活現。繼續前行就可直達舊城,但建議向左走以多賞幾個名勝。第一個是聖方濟教堂(St Francis’ Basilica),亮點是它的琉璃大彩繪。當中描繪上帝創造天地,更一反傳統,以水彩畫風放在琉璃上,有煥然一新之感。不遠處便是生於波蘭的以故教宗聖保祿二世在克拉科夫當大主教時的官邸,外牆有一扇印有其肖像的窗作紀念。他的母校亞捷隆大學(又稱為克拉科夫大學)便在不遠處,其行政大樓及校園也是熱門拍照之處。

古老的商場

舊城是最早被列入世界文化為產的地標之一,其廣場之大在歐洲數一數二。廣場的正中心是全球最古老的商場之一。這個稱作Sukiennice的地方,譯為中文即是布料大樓,乃是14世紀的卡茲米斯王(Kazimierz the Great)下令興建以鞏固波蘭作為東西歐貿易樞紐的地位。大樓內有數十個攤檔,售賣當地的布藝品、木刻、瑪瑙及工藝品,再上一層是波蘭藝術館,地底則是介紹城市發展的偉勒嘉地下博物館(Rynak Underground);大樓外是兩所歷史悠久的咖啡廳,雅座可觀賞廣場美景。

吹小號的烈士

圍繞布料大樓的是市廣場內的其他地標,西南端是市會塔樓(Town Hall Tower),遊客可登頂覽勝,塔樓外的巨型人頭雕塑卻似乎更受遊人歡迎。東南端是聖母大教堂(St Mary Basilica),內裡的裝潢華麗,木祭壇更出自名師手筆,而遊客更愛登上教堂的雙子塔頂。塔頂每小時都有樂師吹奏小號,以紀念在蒙古軍入侵時以吹號警告居民的樂師。據說他吹奏至曲的中段時被箭擊斃,故現時的吹奏也在曲的中段戛然而止。聖母堂的對面豎立被譽為波蘭第一詩人麥基維斯(Adam Mickiewicz)的銅像,他的遺體葬於華巍堡內。在廣場內可看到很多以白馬拉動、裝飾優雅的馬車,最特別的是絕大部分車夫是穿上傳統服裝的金髮女士,男士則屬少數,也許是招客的噱頭吧!

護城牆與「護城」公園

從聖母堂離開廣場往北走數分鐘是中世紀護城牆及塔樓,首先看到的是費維安斯加門(Florianska Gate)及城牆,這是八個城門中唯一能保全下來的一個。數步之遙是巴別肯(Barbican)護城堡壘,此堡外牆厚達3米,建有130多個弓箭槽,在中世紀時堪稱牢不可破。不遠處是君和特之役(Grunwald Monumen)紀念碑,以紀念波蘭立陶宛聯軍戰勝日爾曼與普魯士,而前者更因此奠定在中世紀期間在中歐的霸主地位。遊城至此,不難發現「護城」的再不是硬硼硼的城牆,而是綠意盎然的林蔭公園(Planty)。這個長達3公里的圍城公園在哈茨堡皇朝侵佔期間興建,現在成為自由的波蘭人休憩之地。

舒特拉的名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500年,不少猶太人在波蘭定居,離舊城不遠的卡茲米斯區更是他們的最大聚點。戰後的共產統治使此區成為九反之地,1989年脫共後此區重現生機,特別是電影「舒特拉的名單」勇奪奧斯卡最佳電影後,此地成為遊客必經之地,有猶太人甚至帶朝聖之心態到此。原因是舒特拉使不少猶太人存活的工廠便在此區,原址現為一間紀念館。不過,要真正領會猶太人慘況的地方不在此處,而是離克市約75公里的奧斯威辛(Auschwitz)集中營。希特拉以民族主義奪權,手法是視猶太人為低劣民族以作排外及侵略的基礎。波蘭當時有三百多萬猶太人,其中的三份之一被送到奧斯威辛處決。回看這段歷史,我不禁要問人類要沉淪到什麼地步,才會作出這種泯滅人性的行為?

地下探勝

幸好克市的外圍不盡是血跡斑斑,也有另人欣喜的名勝。其中與舊城同時列入文化遺產的維尼斯卡鹽礦(Wieliczka Salt Mine)更是必遊之處。維尼斯卡是離克市15公里的小鎮,相傳匈牙利公主在13世紀與克拉科夫王子成婚,並引進匈國的採鹽知識到維尼斯卡,鹽業便得以發展。鹽礦一直沿用了700多年,現在成為波蘭最受歡迎的旅遊點,每年有130萬人遊覽。遊客有三個導賞路線供選擇。觀賞團沿梯級到135米的地底展開3.5公里的旅程,其中可欣賞以鹽石鑿成的石像、地下湖及地下大堂。礦工團則予遊客機會穿上製服作半天礦工,去了解採鹽須知。朝聖團跟觀賞團差不多,但會多到地下小教堂。

後記

若與小童同行,可到市內的水上樂園、遊戲機博物館以及樂高積木機械室,克拉科夫絕對是一處老幼外遊之好選擇。可是,每當我與同事提起此行,多數都說克市是他們想遊之處但從未付諸行動(在英國人的語境即是興趣不大)。他們寧願繼續坐更久的航機再到去過無數次的西班牙或希臘群島南部,當然這些也是同樣可親的度假點,但我只好說更多的好地方是留給勇於嘗新的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