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
李飛君(執照心理諮商師)
聆聽粵語
錄音者:瑞萍
聆聽國語
錄音者:Ellen
年輕的麗莎與丈夫都是基督徒,但經常吵架,有時候更會情緒衝動、彼此推撞,婚姻關係很痛苦。他們為了孩子,決心接受輔導,改善婚姻關係。
他們倆的心靈各自帶著原生家庭遺留下來的創傷,夫妻在輔導當中,亦很容易會大吵起來,彼此的自尊心都很強,情緒很不穩定。麗莎是獨女,在母親的計劃之下,送來美國獨自上高中,感到很孤單;兩年後媽媽也從中國過來,她開始了一段很反叛的青少年期。她父母的關係不和,她對媽媽那種自以為是、操控型的性格很不滿,母女經常發生衝突。結婚後,她與媽媽的相處仍極之困難。麗莎對原生家庭很失望,希望自己的家庭有新的開始,但她把原生家庭創傷帶入了婚姻。
要處理麗莎的情緒,首先要幫助她了解令她經常激動的原因。在輔導過程裡,我幫助她仔細看清楚她不能接受媽媽的內心感受與負面思維——在麗莎眼裡媽媽一無是處,覺得有這個媽媽很不幸,毀了她的前半生,很厭惡她。其實麗莎心裡很矛盾,媽媽雖然有很多缺點,相處很難受,但也有養育之恩,要把她推開也很內疚,因而情緒很波動。逐漸地,麗莎明白到她不單不能接受媽媽,其實也不能接受自己。她在尋索自我價值,對自己過去的「我」很失望。她一直覺得媽媽連累了她,毀了她的前半生。我讓她知道,在成年之前,她很不幸地有一個有問題的媽媽,但成年之後,她要為自己的選擇和行為負責任,不可以把所有的問題都推給媽媽。
我與麗莎分享《聖經‧約翰一書》,那裡講上帝有赦罪的應許,帶領她一同禱告,鼓勵她勇於面對和承擔責任,重新接納自己。她處理了自己的罪咎感之後,感覺能夠真實地接納自己,脫離「討厭自己過去」的心靈枷鎖。我也鼓勵她對媽媽說心底裡正面情感的話。終於有一天麗莎鼓起了勇氣,對媽媽說:「媽媽,其實我很心疼你。」這句話像在她們之間那一面厚厚頑梗的牆鑿穿一個洞,她媽媽開始有改變,彼此結繭的心靈都軟化下來,媽媽與麗莎一起來參加輔導,要修復失去多年的母女關係。
我為麗莎的改變感到高興,從埋怨別人轉移到自強,憑著對上帝的信心,拾回自我價值,努力改變自己,首先接納自己的過去,從而能夠接納他人的過失,她與丈夫的感情也改善了不少。雖然仍有一段長路要行,但她看到了曙光,成長的創傷不再控制影響著她,她沒有註定成原生家庭的缺陷與失敗的犧牲者。
(真實個案,輔導仍在進行中,徵得當事人同意,名字用化名)
「橄欖樹全人關懷」積極推動社區丶家庭丶教會對精神疾病和心理問題有更多的認識和提供實際有效的關懷方法,請留意網站olivetree.cchc.org心理輔導服務及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與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