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地球暖化啟示錄

2019年1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馮浚軒、楊佩珊、黃熾明、唐泳欣、胡明慧、伍志婷、吳洛曦、陳錦壽、梁家如、周簡豔珍

全球的天災不斷頻生,引發許多社會及環境問題。若要控制情況,就必須積極呼籲,世界各地降低碳排放。

控制氣溫上升的必要性
日前聯合國公布氣候報告,促請各國只餘下12年的時間,避免氣候大災難。全球近200個國家,於2018年12月15日,在波蘭卡托維茲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第 24 次締約方大會(COP24)上,落實《巴黎氣候協議》細節達成協議,以限制全球平均氣溫升幅,不超過工業革命前2 C範圍。
為何全球暖化會影響全球生態,我們聽聽專家的意見:
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管理局發布的《北極報告》研究顯示,近二十年來,北極地區的馴鹿數目,從500萬隻跌幅至210萬隻,情況實在令人震驚。儘管動物群體大小,在自然循環中會產生波動;可惜北極地區的馴鹿數量,卻是一直下降,沒有回彈的跡象。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環境科學家愛波斯坦(Howard Epstein),針對氣候暖化導致北極升溫議題,提出三大危機,簡介如下:
一是由於植物被產生變化,供馴鹿取食的地衣會逐漸消失;
二是當環境變得暖和,昆蟲數量增長,馴鹿光是躲避蟲子,已耗費大量的精力;
最後,北極地區降雨增加,讓雨滴在凍原上,形成堅固的冰層,造成馴鹿覓食更困難。
未來北極地區的暖化會持續下去,故全球必須縮減碳排放。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最新的報告指出,全球升温比前工業時代高2°C下,全球海水水位於2100年,最多升到0.87米。不過最新刊於《環境與資源評論年刊 (Annual Review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的研究則指,如果人類一切如常地,維持高溫室氣體排放 (RCP8.5) ,本世紀末平均水位升近2.5米;到 2300年更升至15米,根據其他研究,假若出現這種水位上升的情況,全球將有13.02%的土地被淹沒。

極端氣候影響地球生物
報告預測,氣候問題加劇,引致中低收入國家糧食不足、貧窮及移民危機等問題,勢必愈演愈烈。同時小型島國、巨型都市、沿海及高山脈地區,料深受海平線上升及極端風暴影響。至於熱帶珊瑚,在增溫2 C的環境下,也「近乎消失」;即使限制增溫在1.5 C,但仍有七至九成珊瑚礁不能倖存。此外,北極地區於1.5 C增溫的之下,每100年就會出現,至少1次無海冰夏季。
另一邊廂,酷熱天氣將席捲北美洲中東部、歐洲中南部、地中海地區、亞洲中西部及非洲南部。同時歐洲北部、亞洲北部、冰島、格陵蘭、加拿大、美國阿拉斯加州,也頻遭暴雨侵襲。它還有加劇了地中海地區,及非洲南部乾旱的問題。以及因格陵蘭及冰島冰蓋融化,令海平線不斷上升,最終環狀島嶼變得無法居住。
該份由美國羅格斯大學團隊,審視研究警告,目前76億人口中,占有11%的人,居住在不高於海平面10米的地區,而水位上升,除了威脅沿海人口的生命外,亦對全球經濟、基礎建設與生態系統帶來破壞。自20世紀以來,這些水位上升,大部份是人類活動造成的。
IPCC把挽救氣候的大限,定為2030年前,平均氣溫比前工業時代,攀升不多於攝氏1.5 C;否則極端天氣會以乾旱、熱浪、天氣等形式侵襲。報告指,現時全球平均溫度,每10年遞增0.2 C。
誠然,全球暖化近乎百分百,歸於人類活動。假如人類停止排放甲烷氣體,氣溫升幅不會突破1.5 C。所以別想著全球暖化,不是你一個人能改變的事實,其實你絕對可以的,不要小看自己吧!在此,筆者衷心呼籲大家,從今日起,抗暖行動,由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