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節日抑或紀念日?

2017年12月
鄧滿

說起來也是慚愧加可笑。

我人生第一次聽到「Sheng-Dan-Jie」這幾個音節的時候,還在新疆讀小學。父親當時正被單位派去當地的農學院學習英語。

有一天回家時,他跟我們說,自己收到了一個參加「Sheng-Dan-Jie」的邀請。母親和我聽了都哈哈大笑,「生蛋節」?生蛋也有節?新疆很多家都養雞,是雞當然就會生蛋。可是這也能弄個節出來?父親解釋了一番,我還是沒有理解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聖誕」兩個字雖然沒有搞明白,「生蛋」卻是牢牢紮進了我的小腦袋。沒文化,有時還真是有點可怕(笑)。

十幾年前,準備留學德國時,父親鄭重吩咐:「沒有別的,只有三件:不許同居,不許打黑工,不許信洋教。」結果,僅僅兩個半月,我就破戒了――做了決志禱告,成了基督徒。也明白了「Sheng-Dan-Jie」的寫法。自此,聖誕節對我有了實質性的意義。

一晃,十幾個聖誕節就過去了。感謝上帝的恩典,這麼多個聖誕,從來沒有形單影隻地過,有跟德國人一起過的聖誕,也有跟華人一起過的聖誕,收到的禮物也是從吃的到用的,豐豐盛盛。

如果你問我「聖誕節對於你來說,是什麼?」或者換句話:「聖誕節對於我的意義是什麼?」基督徒做了十幾年,聖誕節紀念了十幾次,這份考卷理應不難。可是,事情偏偏還真的不是這樣。

坦白說,聖誕節到目前為止,對我的意義真的更多是「休息」。我是一個不喜歡過節,不喜歡紮堆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有時間的時候更喜歡躲在家裡看書,或者在網上閒逛。

所以,當我看到「誰是聖誕節的主角」的問題時,心裡總會楞了一下,不由地想:「好問題!聖誕節對於我來說,到底是什麼?」十幾個聖誕節已在一系列的慶祝,一系列的飯局,一系列的輕鬆愜意中悄然飄過。耶穌——那個真正的主角,似乎從來都被自然而然、且順其自然地當成了配角。

有一句話:「歲月從來不曾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你揹負枷鎖,含淚前行。」我,還有許許多多的人,今天能在這裡享受赦罪帶來的喜樂,救贖帶來的平安,源頭在哪裡?是那個寒冷的冬夜裡,那個狹小的馬槽,還是順服且勇敢的馬利亞和約瑟?還是上帝亙古不變的愛和計劃?還是這些都是?
今年,唯願我能夠像寫這篇小文時所打算的一樣——換一種方式過一次聖誕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