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復和,由我做起!

2019年12月     

◇勞頴芳院牧

每逢遇到別人爭執時,不少人因不懂怎去處理,而決定做旁觀者。有見及此,本人向大家分享一個家庭紛爭的案件 ,以供讀者參考。

心靈的痛強於身體的苦

某天,我接獲醫護的緊急電話,有脾氣暴躁的彌留病者嚷著要自殺,於是我立即到這位熟悉的病人床前,她向我表示很口渴,我就餵她喝水,她邊喝邊說:「我想死……」
「那一定有妳的原因」我回應。
「我對不起耶穌……」
「妳做了甚麼對祂有愧的事?」
接著她娓娓道來,渴望與前夫及女兒復和的夢想,並對從前自己所作的事感到極度自責。
「其實,我是不想死的……」 該名接近60歲的病人說。
「妳只想脫離目前的困擾。」 
一個正接近死亡的癌病晚期病人,為此才會急不及待地要自殺。
「到底是身體抑或心靈的痛苦,讓妳想擺脫當前的狀態?」
「心靈。」 病人回應。
「明白,主耶穌說我們若認自己的罪,衪必赦免,而且我們在基督裡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奉主的名,向流淚的她宣告,主已饒恕悔改的她。
「如果妳前任丈夫,現在站於妳面前,妳會對他說甚麼?」
「我告訴他:『最愛是你!』」
「假設他已站在這裡對妳說:『我饒恕妳。』妳感到如何?」
兇惡的她竟露出燦爛笑容,半合眼睛,仿似真的看到前任丈夫親自之饒恕……。
「妳希望向女兒說甚麼?」
「願能回復昔日我照顧她的時候,因為這是大家好開心的時光……」
「要是她此刻對妳說:『媽媽,我原諒妳』,妳會怎樣?」
她重複展露那種無法形容的滿足笑容,可見感受是不需用言語去表達的。

轉變,乃一念的順服

在我再探望這個病人時,她有此要求。
「快點,我要飲可樂。」
我跟護士面面相覷,護士輕聲對我說:「又是可樂。」
由於上次該病房的彌留病人,也是要求飲可樂,惟不同的是她能重拾兒時父母健在,給她零用錢買可樂的被愛感覺。
聽到她的心願後,我立刻跑下山腳的汽水機,她看到我帶著可樂回來,柔弱的她馬上說:「多謝妳啊!」,跟著我一口一口餵她喝。
當我送上手製的十字架給她,她緊握著十架,突然地痛哭起來。
「但願他們來探我,女兒愛我,擁抱我……」
原來他們曾經探過病人,可是她一見到兩位就開始破口大罵。無可否認,這名要求多又暴烈的病人,確實令人難以接近,不過她內心,卻盼望能與關係已破裂的家人見面,看來她十分需要愛。
我在餵她喝可樂的傾談中,發現以前她把離婚的情緒,發洩到幾歲的女兒身上。這種原生家庭暴力的創傷,對年幼孩子影響至極,導致今日還有許多傷痕未癒,難怪大家的關係如此疏離惡劣。
我問她:「妳看見他們便揚聲惡罵的深層意思,是否妳滿心期待他們向自己示愛嗎?」
她回答:「是的。」
「假如他們再來探妳時,妳仍舊會用怪責的方式,展開彼此的互動嗎?」我問道。
她搖頭說::「不會,不會了……。」
破壞了的關係,甚至生命可否修復,真是無人得知。唯有盡力做好本分,使對方目睹自己的誠意,若最終未能如願,亦只好尊重他人選擇,放下自我要求的完美句號,接受其現實,皆因關係乃屬雙方。然而復和必先由個人做起,方有好轉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