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聽八方: (人間有情) 陳家亮醫生:學醫,其實也是學做人

2019年6月  

賴子通

那天陳家亮(Francis)院長既激動又感動。2014年9月初是中大醫學院舉行第一屆的「新生白袍典禮」。在800多名親友、師長見證下,由教授們為200多位醫科新生穿上白袍,並莊嚴地宣誓:承諾盡心盡力照顧病人,促進市民健康,減輕病人痛苦,時刻保持專業操守,以誠實、尊重、憐憫的態度對待病人。
典禮結束前,院長陳家亮教授提醒學生要謹記誓詞內容,並分享他自己在杏林路上的一些領悟:「醫生自少便是成功一族。你們天生聰穎、勤奮、自信,靠努力克服萬難才能有今天的成就,前途一片光明但伴隨成功而來的盲點,就是不明白有些人面對疾病變得軟弱、惶恐,病人好像是失敗者,醫生這些成功人士自以為是他們的救星。學醫,其實也是學做人。我希望你們忘記過往公開試的驕人成績,要虛心學習,不但把知識和技術應用於疾病上,更要懂得設身處地體恤病人的感受,和明白他們面對的困難。千萬不要讓科技取代了與病人的溝通和關懷……杏林路遙難行,但不用怕,在這條崎嶇孤獨的路上,有我與你同行。」
醫生很容易墮入以科技取代與病人溝通的陷阱,把先進的治療代替關懷和愛心。陳家亮教授常常鼓勵他的學生,即使診症時間短促,也要堅持聆聽每位病人起碼半分鐘。病人深感到尊重,對治癒病情也很有裨益。好醫生常常為病人釋除不必要的疑慮,好像將手術的死亡率是百分之五,說成成功率是百分之九十五,同一個信息,用不同的溝通方法,對病人的感受卻是天淵之別。
陳家亮醫生是基督徒,出身於牛頭角屋邨的基層家庭。年幼時患上濕疹,早上四時多被媽媽叫醒去油麻地輪候皮膚科街症,一直輪候到十一時,但醫生看症只是幾分鐘。他直言自己是典型輸在起跑線上的人辦,但自少定下力爭上游、脫貧、當醫生的目標。
陳院長在醫科研究創下驕人紀錄,在著名醫學期刊《刺針》(The Lancet)及《新英倫醫學雜誌》內,共刊登過八篇研究文章。近年他推動了政府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令本地高齡人士獲得檢查和資助。陳院長現時不止抽空擔任教學工作,還協助年輕醫生處理腸胃急症。致力培育仁心仁術良心醫生的陳家亮醫生,實在值得我們欣賞和致敬。